油画

搜索文档
第二届中国·包头艺术博览会启幕
内蒙古日报· 2025-07-12 08:07
博览会概况 - 2025第二届中国·包头艺术博览会于7月11日在包头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展区面积达5800平方米 [1] - 参展机构包括荣宝斋 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60余家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 [1] - 参展艺术家260余名 展出作品涵盖国画 书法 油画 雕塑 摄影 文创 陶艺 紫砂 非遗版画等多元艺术门类 共计3000余件 [1] 活动亮点 - 设置"AI机器人现场挥毫"互动环节 探索人机共绘的艺术新形式 [1] - 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拍卖模式 结合艺术直播与实时竞拍 打造沉浸式艺术消费体验 [1] - 举办多场名家公益讲座与学术研讨会 推动公众艺术认知从"看热闹"向"懂门道"转变 [1] 展会安排 - 博览会持续至7月18日 [1] - 展会期间包头市将推出多项配套文旅活动 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艺术文化体验 [1]
潘玉良:从传奇身世到艺术传奇
经济观察报· 2025-07-07 17:32
展览概述 - 北京鲁迅博物馆推出"玉良——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画展",展出潘玉良各时期代表作品70余件(套),涵盖油画、彩墨、白描、版画、雕塑等多个品类 [1] 艺术家背景 - 潘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是中国近代女画家中较早走出国门学习西画且卓有成就的杰出代表 [2] - 她将现代主义绘画语言与传统中国绘画意蕴完美融合,创立了"合中西于一冶"的独特风格 [2] - 1977年在法国去世后,友人王守义按其遗愿将其四千余件作品运回故里收藏于安徽博物院 [2] 艺术教育经历 - 1920年9月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第11届西洋画正科班,成为中国高等美术学校录取的第一批12个女生之一 [3] - 1925年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油画作品入选意大利国家级展览会,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位中国人 [4] - 1928年学成归国后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成为中国高等美术院校西画系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领导者 [4] 创作理念 - 核心在于"合中西于一冶",融合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与中国传统绘画元素 [5] - 在油画创作中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在彩墨画中吸收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念 [7] - 艺术风格影响了后来许多艺术家,成为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重要典范 [15] 作品特点 人物画 - 自画像展现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如1940年的《自画像》具有浓厚东方古典韵味 [8] - 女肖像画善于捕捉人物微妙神情和独特气质,通过色彩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8] - 女人体绘画从学院派古典写实发展到融合东方艺术元素,以中国书法线条勾勒轮廓 [9] 风景画 - 吸收印象派理念表现光线影响,同时融入中国传统绘画对意境的营造 [11] - 笔触既有西方绘画的豪放洒脱,又有中国绘画的细腻含蓄 [11] 静物画 - 油画静物运用线条塑造法,具有强烈立体感和质感 [12] - 彩墨静物画结合中国画线条表现与西画技法,形成独特中国彩墨画风格 [13] 市场表现 - 2019年油画《双人扇舞》在北京保利春拍中以1840万元成交 [14] - 2021年《自画像》在拍卖市场上以2920万元成交 [14] 历史地位 - 作为早期留学西方并致力于中西艺术融合的艺术家,作品具有开创性和独特性 [15] - 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打破艺术界性别壁垒,推动了中国女性艺术发展 [15] - 作品多次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展出,为中国艺术在国际上赢得尊重和认可 [16]
我与水粉画(谈艺录)
人民日报· 2025-06-15 06:12
水粉画发展历程 - 水粉画材料从自制胶质颜料演变为锡管装膏状专业颜料 [2] - 中央戏剧学院将水粉画引入舞台美术专业教学 留学苏联的教师推动该画种在国内传播 [3] - 改革开放后北京水粉画研究会成立 会员包括吴冠中 周令钊等知名艺术家 [5][6] 水粉画艺术特点 - 兼具油画塑造力与水彩渲染特性 可表现笔触叠加和温润质感 [5] - 在反映现实题材方面具有优势 参展艺术家呈现多元化特征 [7] - 面临本体语言缺失和题材同质化挑战 需保持独特艺术语言 [7] 水粉画展览数据 - 全国水粉画大展举办10年间 参展艺术家数量增长至4000余人 [7] - 第三届大展参展规模较首届实现成倍扩张 显示画种蓬勃发展态势 [7] - 2015年首届独立分设展览标志着水粉画获得官方认可的专业地位 [6][7] 代表性作品 - 铁扬早期作品《保定东关》采用自制颜料创作 多次在个展展出 [2] - 毕业设计《克里姆林宫的钟声》舞台图成为展览常设作品 [4] - 写生作品《春讯》在国内外巡展 展现水粉画田野创作优势 [5]
一支画笔绘出大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5-22 15:52
大芬油画村产业概况 - 2024年产值达30亿元,集聚1200家画廊及相关产业门店,从业人员超2万人,形成完整油画产业链[1] - 全球70%油画来自中国时,其中80%产自大芬油画村(2004年巅峰数据)[2] - 现有400余名职业画家,包括50名中国美协会员,近5年200幅原创作品入选国家级、省级展览[4] 产业转型历程 - 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引入批量化临摹模式,利用人力成本优势打开海外市场[2] - 2008年金融危机后转向原创绘画,政府扶持原创画家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3] - 大芬美术馆2007年建馆后举办约1000次展览活动,打造双年展等品牌项目[3] 原创生态建设 - 实施本土艺术家推广工程,如画家许丙屯通过个展提升作品曝光度[4] - 连续12年举办绘画职业技能竞赛,引进200位人才,22人获深圳市技术能手称号[4] - 建成268套画家公寓(2.76万㎡)保障美术工作者住房需求[4] 新业态拓展 - 发展艺术体验、研学、文旅等业态,曾贵福2013年首创付费绘画体验项目[6] - 3D画家张小元通过短视频获200万粉丝,带动3D绘画商业合作[7] - 形成"艺术+"特色街区,融合咖啡馆、画廊、数字化营销等元素[7] 国际化与技术创新 - 雅今集团开发AI绘画机器,生产效率达15分钟/幅,价格仅为海外同类产品1/3[8] - 签约500余位国际艺术家搭建线上定制平台,产品销往欧美[8] - T5艺术中心转型国际化运营,签约50余人团队推广原创潮流作品[9] 未来发展方向 - 深化"艺术+"生态,推动数字艺术、衍生品研发和AI技术应用[8] - 美术产业协会整合800家会员单位,计划引入年轻艺术家拓展国际市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