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油画
icon
搜索文档
绘锦绣河山 颂时代华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01 05:49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选登了多幅新时代美术新作,旨在通过视觉艺术形式展现中国社会变迁、科技发展和幸福生活,以庆祝新中国76周年华诞 [14] - 新时代美术工作者通过守正创新,将家国情怀融入创作,作品聚焦于赞颂祖国、记录时代和表现人民生活 [14] - 这些作品选自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及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项目 [14] 美术作品主题 - 作品主题涵盖国家重大工程,如高铁建设,具体表现为《高铁进山啦》 [12] - 作品主题聚焦科技发展与海洋强国战略,具体表现为《向海图强 逐梦深蓝》 [10] - 作品主题反映乡村振兴与文化普及,具体表现为《书香飘村镇》 [6] - 作品主题描绘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具体表现为《美丽的塞罕坝》 [14] - 作品主题表现农业发展,具体表现为《金色土地》 [8] - 作品主题包含对梦想与未来的描绘,具体表现为《放飞梦想》和《星空下的梦》 [2][4] - 作品主题展现国家发展步伐,具体表现为《拔节生长》 [4]
杨飞云写实油画苏博展出:丰盛生命与古典之美
新浪财经· 2025-09-22 22:15
展览概况 - 展览名为“丰盛生命——杨飞云近作展”,于9月22日在苏州博物馆本馆开幕,展期近3个月,将持续至12月14日 [1][11] - 展览集中呈现艺术家杨飞云近20年来的艺术探索,共展出59幅代表性作品 [1] 艺术家背景与风格 - 杨飞云是中国第三代油画家,中国写实油画的标志性人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便是中国油画“古典风”的重要代表 [1] - 杨飞云1954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靳尚谊、詹建俊等油画大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5] - 其艺术风格承袭西方古典主义的严谨结构与精微质感,并致力于探索油画语言的丰富性、当代性表达及文化意义 [5] - 中国油画学会会长许江评价其成功将深褐色系等古典美质与中国土地属性及人物肖像结合,使人物肖像闪闪发亮 [4] 展览内容与艺术探索 - 展览呈现杨飞云20多年来的创作脉络,包括2000年起延续至今的国内外风景画写生,记录了中国各地及欧洲各国的景象 [3] - 2007年开启的人物画写生与画室研究,以“近观”视角捕捉普通人生命中的神性,风格从古典庄严过渡到对平凡生命的温情观照 [3] - 2017年重病康复后转向中国历史画与古圣先贤肖像创作,使齐白石、武圣关羽等形象成为东西方绘画体系对话的载体 [3] - 艺术家自述其几十年来心无旁骛地画油画,目标是掌握有质量的油画语言,积累有深度的文化涵养,表现中国人的审美特质和当代人的情怀 [7] 行业评价与意义 - 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认为,杨飞云的写实油画在造型与色彩层次间生成一种新的真实,源于对事物的观察与凝思,精微的细节、流动的光影和静穆的氛围共同构筑“写实”的外在形态 [9] - 展览由苏州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油画学会四大权威机构联合主办,凸显其在行业内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力 [11]
汇聚170余幅珍贵藏品,广州印迹——艺海珍藏丹青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 2025-08-28 22:38
展览概况 - 广州印迹——艺海珍藏丹青展于8月27日在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开幕 [1] 参展规模与内容 - 展览汇聚30位艺坛名家的私人珍藏 共展出170余幅藏品 [3] - 展品涵盖国画、书法、油画、信札、首日封等多种艺术形式 [3][7] 艺术价值与历史跨度 - 展品纵贯古今 包括陈淳、张瑞图、海瑞等古代文人墨客作品 [3] - 包含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近现代大师作品 以及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等当代名家作品 [3] - 收藏名家原作可感受大师笔墨格调与精神气质 提升审美境界 [5]
近4000件艺术精品汇聚2025包头艺博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7-14 17:43
展会规模与内容 - 展会涵盖国画、书法、油画、雕塑、摄影、文创、陶艺、紫砂、非遗版画等多元艺术门类[1] - 近4000件艺术精品参展[1] - 荣宝斋策划八大板块内容,包括近现代名家原作、当代大家力作及青年艺术家创新作品[3] 市场表现与成交数据 - VIP预展日线上线下总成交额突破350万元[3] - 开幕首日展馆内人流如织,艺术爱好者、收藏家及市民家庭络绎不绝[3] 创新互动与特色活动 - 设置AI机器人现场挥毫互动环节,探索人机共绘艺术形式[6] - 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拍卖模式,结合艺术直播与实时竞拍[6] - 举办多场名家公益讲座与学术研讨会,推动公众艺术认知提升[6] 文化融合与地域特色 - 荣宝斋内蒙古分店策划当代名家作品展,立足内蒙古文化艺术土壤[3] - 通过木版水印非遗技艺体验及文创产品(如可动立体书、馆藏名作冰箱贴)推动经典艺术IP融入当代生活[3] - 包头市推出多项配套文旅活动,持续至7月18日[6]
第二届中国·包头艺术博览会启幕
内蒙古日报· 2025-07-12 08:07
博览会概况 - 2025第二届中国·包头艺术博览会于7月11日在包头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展区面积达5800平方米 [1] - 参展机构包括荣宝斋 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60余家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 [1] - 参展艺术家260余名 展出作品涵盖国画 书法 油画 雕塑 摄影 文创 陶艺 紫砂 非遗版画等多元艺术门类 共计3000余件 [1] 活动亮点 - 设置"AI机器人现场挥毫"互动环节 探索人机共绘的艺术新形式 [1] - 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拍卖模式 结合艺术直播与实时竞拍 打造沉浸式艺术消费体验 [1] - 举办多场名家公益讲座与学术研讨会 推动公众艺术认知从"看热闹"向"懂门道"转变 [1] 展会安排 - 博览会持续至7月18日 [1] - 展会期间包头市将推出多项配套文旅活动 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艺术文化体验 [1]
潘玉良:从传奇身世到艺术传奇
经济观察报· 2025-07-07 17:32
展览概述 - 北京鲁迅博物馆推出"玉良——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画展",展出潘玉良各时期代表作品70余件(套),涵盖油画、彩墨、白描、版画、雕塑等多个品类 [1] 艺术家背景 - 潘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是中国近代女画家中较早走出国门学习西画且卓有成就的杰出代表 [2] - 她将现代主义绘画语言与传统中国绘画意蕴完美融合,创立了"合中西于一冶"的独特风格 [2] - 1977年在法国去世后,友人王守义按其遗愿将其四千余件作品运回故里收藏于安徽博物院 [2] 艺术教育经历 - 1920年9月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第11届西洋画正科班,成为中国高等美术学校录取的第一批12个女生之一 [3] - 1925年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油画作品入选意大利国家级展览会,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位中国人 [4] - 1928年学成归国后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成为中国高等美术院校西画系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领导者 [4] 创作理念 - 核心在于"合中西于一冶",融合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与中国传统绘画元素 [5] - 在油画创作中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在彩墨画中吸收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念 [7] - 艺术风格影响了后来许多艺术家,成为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重要典范 [15] 作品特点 人物画 - 自画像展现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如1940年的《自画像》具有浓厚东方古典韵味 [8] - 女肖像画善于捕捉人物微妙神情和独特气质,通过色彩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8] - 女人体绘画从学院派古典写实发展到融合东方艺术元素,以中国书法线条勾勒轮廓 [9] 风景画 - 吸收印象派理念表现光线影响,同时融入中国传统绘画对意境的营造 [11] - 笔触既有西方绘画的豪放洒脱,又有中国绘画的细腻含蓄 [11] 静物画 - 油画静物运用线条塑造法,具有强烈立体感和质感 [12] - 彩墨静物画结合中国画线条表现与西画技法,形成独特中国彩墨画风格 [13] 市场表现 - 2019年油画《双人扇舞》在北京保利春拍中以1840万元成交 [14] - 2021年《自画像》在拍卖市场上以2920万元成交 [14] 历史地位 - 作为早期留学西方并致力于中西艺术融合的艺术家,作品具有开创性和独特性 [15] - 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打破艺术界性别壁垒,推动了中国女性艺术发展 [15] - 作品多次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展出,为中国艺术在国际上赢得尊重和认可 [16]
我与水粉画(谈艺录)
人民日报· 2025-06-15 06:12
水粉画发展历程 - 水粉画材料从自制胶质颜料演变为锡管装膏状专业颜料 [2] - 中央戏剧学院将水粉画引入舞台美术专业教学 留学苏联的教师推动该画种在国内传播 [3] - 改革开放后北京水粉画研究会成立 会员包括吴冠中 周令钊等知名艺术家 [5][6] 水粉画艺术特点 - 兼具油画塑造力与水彩渲染特性 可表现笔触叠加和温润质感 [5] - 在反映现实题材方面具有优势 参展艺术家呈现多元化特征 [7] - 面临本体语言缺失和题材同质化挑战 需保持独特艺术语言 [7] 水粉画展览数据 - 全国水粉画大展举办10年间 参展艺术家数量增长至4000余人 [7] - 第三届大展参展规模较首届实现成倍扩张 显示画种蓬勃发展态势 [7] - 2015年首届独立分设展览标志着水粉画获得官方认可的专业地位 [6][7] 代表性作品 - 铁扬早期作品《保定东关》采用自制颜料创作 多次在个展展出 [2] - 毕业设计《克里姆林宫的钟声》舞台图成为展览常设作品 [4] - 写生作品《春讯》在国内外巡展 展现水粉画田野创作优势 [5]
一支画笔绘出大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5-22 15:52
大芬油画村产业概况 - 2024年产值达30亿元,集聚1200家画廊及相关产业门店,从业人员超2万人,形成完整油画产业链[1] - 全球70%油画来自中国时,其中80%产自大芬油画村(2004年巅峰数据)[2] - 现有400余名职业画家,包括50名中国美协会员,近5年200幅原创作品入选国家级、省级展览[4] 产业转型历程 - 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引入批量化临摹模式,利用人力成本优势打开海外市场[2] - 2008年金融危机后转向原创绘画,政府扶持原创画家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3] - 大芬美术馆2007年建馆后举办约1000次展览活动,打造双年展等品牌项目[3] 原创生态建设 - 实施本土艺术家推广工程,如画家许丙屯通过个展提升作品曝光度[4] - 连续12年举办绘画职业技能竞赛,引进200位人才,22人获深圳市技术能手称号[4] - 建成268套画家公寓(2.76万㎡)保障美术工作者住房需求[4] 新业态拓展 - 发展艺术体验、研学、文旅等业态,曾贵福2013年首创付费绘画体验项目[6] - 3D画家张小元通过短视频获200万粉丝,带动3D绘画商业合作[7] - 形成"艺术+"特色街区,融合咖啡馆、画廊、数字化营销等元素[7] 国际化与技术创新 - 雅今集团开发AI绘画机器,生产效率达15分钟/幅,价格仅为海外同类产品1/3[8] - 签约500余位国际艺术家搭建线上定制平台,产品销往欧美[8] - T5艺术中心转型国际化运营,签约50余人团队推广原创潮流作品[9] 未来发展方向 - 深化"艺术+"生态,推动数字艺术、衍生品研发和AI技术应用[8] - 美术产业协会整合800家会员单位,计划引入年轻艺术家拓展国际市场[10]
月入过万的流水线画工,不想再画梵高了
虎嗅· 2025-03-24 15:45
行业规模与历史 - 深圳大芬村作为全球最大油画生产基地 面积仅0.4平方公里 美国市场70%油画行画来自中国 其中80%产自深圳[3] - 行业鼎盛时期头部画工月收入超过1万元 可承接单次5000张《鸢尾花》级别的大规模订单[3] - 油画产业采用家庭作坊模式 通过分工复制实现规模化生产 画工常年专攻单一画作[25] 商业模式转型 - 传统批量订单模式衰退 欧美订单转移至更低成本劳动力市场 流水线画工成为历史[43][51] - 产业向体验经济转型 出现50元零基础油画体验课程 原画工转型为教学老师[46][47] - 业态多元化发展 引入刺绣/陶艺/藤编等文创品类 结合网红打卡地属性[49] 技术演进影响 - AI技术渗透艺术创作领域 出现AI艺术作品展 但从业者认为手绘创作仍不可替代[50] - 行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 油画工厂逐步从中国撤离 产业链发生区域性转移[51] 从业者生态 - 画工作业环境艰苦 无空调环境下用电风扇风干油画 长期保持固定姿势导致职业伤病[29][51] - 典型家庭作坊模式 9人规模团队共同生活创作 月租500元农民房作为工作生活空间[30] - 新生代从业者出现代际更替 原画工子女开始接触绘画但不再专注仿制画作[40][43] 创作方向演变 - 从业者从仿制向原创转型 举办个人原创画展 创作主题聚焦本土生活与历史变迁[5][17][19] - 保留部分仿制画零售业务维持经营 但原创作品收入不稳定[36] - 创作题材呈现多元化 包括现实生活记录/超现实想象及历史题材再创作[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