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肠道微环境
icon
搜索文档
Nature子刊:我国学者发现,纳米塑料破坏肠道-宿主相互作用,影响肠道健康
生物世界· 2025-06-11 08:00
微塑料/纳米塑料的普遍存在与危害 - 微塑料/纳米塑料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已在人体多个器官如肺、肾脏、肝脏、生殖系统及大脑中发现其积累 [1] - 日常生活中通过空气、瓶装水、食品包装袋、外卖盒等途径不可避免摄入微塑料/纳米塑料 [2] - 微塑料/纳米塑料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与肠屏障功能障碍、炎症及免疫失衡相关 [2] 纳米塑料的毒性机制 - 纳米塑料因粒径小于1000纳米,穿透力更强,可能比微塑料造成更严重的生物危害 [2] -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通过细胞外囊泡递送的microRNA改变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破坏肠道完整性 [4][6] - 纳米塑料在小鼠肠道中积聚,改变miR-501-3p和miR-700-5p表达,损害ZO-1和MUC-13蛋白表达,增加肠道通透性 [7] 纳米塑料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 - 纳米塑料提高杯状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中多种miRNA水平,干扰ZO-1表达 [8] - 纳米塑料诱导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增加瘤胃菌(Ruminococcaceae)丰度,改变杯状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特征 [8] - 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细菌内化纳米颗粒,其细胞外囊泡可抑制MUC-13表达 [8] 研究意义与未来方向 - 研究揭示了纳米塑料损害肠道完整性并改变微生物群组成的机制,可能导致不良健康后果 [10] - 需进一步探讨纳米塑料积累对人类健康的具体影响 [10] -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论文链接提供详细数据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