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自由
搜索文档
专家评美国“航行自由”:双标行径,和平借口下的霸权操作丨国际识局
中国新闻网· 2025-11-11 10:52
核心观点 - 美国所谓的“航行自由”并非国际法意义上的公海航行自由,其实质是通过军事存在服务其自身的霸权目的,对地区局势与安全形势构成严重威胁 [1] - 美国奉行明显的双重标准,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援引不同的法律依据并采取大相径庭的行动,暴露了其以“和平”为名行“霸权”之实的真实意图 [2] 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实质 -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实际行动并非用于和平目的,不会促进地区和平,反而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1] - 美国在南海等海域频繁以“航行自由”为名开展的军事行动多发生在他国的专属经济区内,范围广泛、频率极高 [1] - 此类行动的实质并非维护航行权利,而是对军事力量的展示与运用,严重违反国际法并违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精神和规定 [1][2] 美国行动的双重标准 - 美国在中国等国家的管辖海域内从事军事活动时,无视有关国家的抗议与反对 [2] - 面对部分南美国家时,美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进行军事活动会主动申报,并参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海洋科学研究的程序进行 [2] - 同样的行为,美国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操作,与其所宣称的“基于习惯国际法”的原则完全不符 [2]
专家:频繁制造摩擦,美式“航行自由”冲击国际海洋秩序丨国际识局
中国新闻网· 2025-11-10 16:45
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性质与影响 - 美国打着“航行自由”旗号在全球海域频繁开展军事挑衅活动,成为制造地区摩擦、冲击国际海洋秩序稳定的始作俑者[1] - 美国的行动并非仅针对中国,南海周边国家都已成为其挑战目标,意在标榜所谓“公平公正”[1] - 该行动实施几十年来,鲜有国家在美国挑战后真正修改本国相关立法,暴露了其行动目的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巨大落差[1] 对“航行自由”概念的界定与对比 - 需要明确区分两种不同取向: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某些西方国家的军事“航行自由”及“横行自由”;另一种是旨在切实保障重要国际贸易航道畅通的、代表国际社会普遍理解的航行自由[3] - 中国正积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将南海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3] - 中国的立场彰显了对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当代国际海洋法律体系的坚定维护[3] 美国政策的历史数据与未来走向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推动美国开展“航行自由”行动的频次远超前任总统拜登和奥巴马[3] - 特朗普任期内针对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次数是拜登和奥巴马任期内总和的两倍[3] - 尽管特朗普再次执政后此类行动目前尚不多,但鉴于其政策的不可预测性,未来他是否会将“航行自由”行动作为辅助对华施压的工具仍需持续密切关注[4]
“24小时内,46架大陆军机飞越台海”,外交部回应
环球时报· 2025-06-21 06:55
解放军军机绕台行动 - 6月19日至20日,解放军共派出74架次军机在台湾海峡一带活动,其中46架次越过所谓"海峡中线",创近期新高 [1] - 20日上午,解放军24架次军机"三面环台",15架次越过"海峡中线"进入台湾中部、西南及东部空域 [1] - 同期有6艘解放军军舰参与绕台行动,形成近期最大规模的军事活动 [1] 国际军舰过航台海背景 - 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高波"号于12日穿越台湾海峡,为去年9月以来的第三次类似行动 [2] - 英国"斯佩"号近岸巡逻舰18日穿越台湾海峡,英国方面声称此举是行使《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航行自由权 [2] - 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兵力对英舰进行全程跟监警戒,并指责英方行为"蓄意滋扰搅局,破坏台海和平稳定" [2] 中方立场回应 - 外交部发言人强调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3] - 中方尊重各国依法在台湾海峡享有的航行权利,但坚决反对以航行自由为名进行挑衅 [3] - 解放军东部战区表示部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坚决反制一切威胁挑衅 [2]
美驻新使馆用新加坡组屋比喻南海“翻车”,新加坡外交部发声反对
环球时报· 2025-05-22 07:03
中美南海争端外交事件 - 美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发布视频将中国南海主张类比为组屋公共空间侵占 引发新加坡网民批评 [1] - 视频通过90秒内容分两部分呈现:前半展示新加坡组屋生活 后半引入南海争端并配仲裁案裁决截图 [1] - 新加坡外交部明确表态反对外国使馆煽动国内对第三国国际问题的反应 强调应通过外交渠道解决 [1] - 视频评论区出现大量负面反应 网民指责美国将新加坡当棋子 批评其为"低级操作"和本土化宣传 [1] 联合国安理会海上安全辩论 - 中美代表在安理会海上安全辩论会就南海问题激烈交锋 美方表态支持菲律宾并指责中国行动 [2] - 中方代表耿爽驳斥美方言论 指出美军舰机频繁南海活动才是地区安全最大威胁 [2] - 中方强调美国以航行自由为名实施军事威慑 并在地区国家间进行挑拨离间 [2]
耿爽用1234驳斥美方抹黑
快讯· 2025-05-21 07:45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主要涉及国际政治和外交议题,不包含与公司或行业直接相关的信息。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法提取与投资银行分析相关的行业或公司研究要点。建议提供包含企业财务数据、行业趋势或市场动态的文档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1]
美国和胡塞武装“握手言和”,专家:或转向伊核协议谈判
新京报· 2025-05-08 21:11
中东局势转折 - 美国与也门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双方同意停止互相攻击,确保红海及曼德海峡航行自由[1][2] - 胡塞武装明确表示停火协议不适用于针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1][9] - 停火协议达成前,美以联合对胡塞武装控制区发动密集空袭,包括萨那国际机场等战略要地[1][3] 胡塞武装控制力与冲突背景 - 胡塞武装控制也门约三分之一领土和70%-80%人口,占据萨那和红海重要港口城市荷台达[3] - 控制区涵盖也门约三分之二红海沿岸,辐射至战略要地曼德海峡[3] - 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后,胡塞武装多次袭击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2024年初美英联合军事行动回击[3] 美国军事行动与损耗 - 3月15日以来美国对胡塞武装发动超800次空袭,部署两个航母作战编队[3] - 军事行动中损失7架MQ-9无人机(总价值超2亿美元)和1架F/A-18E战机(价值6000万美元)[4] - 空袭未能削弱胡塞武装袭击能力,反而激化其对抗姿态[4] 美伊核谈判动态 - 停火协议或为美国转向美伊核谈判创造条件,旨在向伊朗释放缓和信号[5][6] - 美伊已进行三轮间接谈判,原定5月第四轮会谈因"后勤问题"推迟[7] -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打击胡塞武装间接施压伊朗,但伊朗未退让[6] 以色列的孤立立场 - 以色列未被提前告知停火协议,美以战略目标存在分歧:美国寻求控局,以色列意图搅局[8][9] - 胡塞武装明确将继续攻击以色列,停火协议不涵盖以方[9][10] - 以色列近期对胡塞武装关键设施发动报复性打击,包括荷台达港和萨那国际机场[8] 地区战略差异 - 美国打击胡塞武装旨在施压伊朗,以色列则希望破坏美伊对话[9] - 胡塞武装将攻击以色列作为扩大地区影响力的手段[10] -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反对美伊核协议,与特朗普表态形成对比[9]
阿曼宣布美国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
快讯· 2025-05-07 02:57
停火协议达成 - 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宣布美国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 [1] - 协议内容包括双方未来不再互相攻击 [1] - 特别规定不得针对红海及曼德海峡的美国船只 [1] 协议影响 - 停火协议旨在确保航行自由和国际商贸航运顺畅 [1] - 阿曼对双方建设性态度促成这一成果表示感谢 [1] - 希望此举能为地区多个问题的进一步进展铺平道路 [1]
阿曼外交部:美国与也门达成协议不互相攻击船只
快讯· 2025-05-07 02:47
地缘政治协议 - 阿曼外交部宣布美国与也门达成协议,双方不得在红海和曼德海峡攻击对方船只 [1] - 协议旨在维护航行自由,确保国际商船畅通无阻 [1] - 阿曼对双方建设性态度及取得的积极成果表示赞赏 [1] 地区影响 - 该进展可能为地区问题的进一步解决铺平道路 [1] - 协议有助于推进地区和平与繁荣的共同目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