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精准育种

搜索文档
图形泛基因组为苹果精准育种“加码”
环球网资讯· 2025-05-15 11:13
苹果种业研究突破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指出我国苹果种业面临优异种质资源匮乏、核心性状改良周期长、现代分子技术应用不足等瓶颈问题,严重制约新品种选育及产业提质增效 [1] - 中国农业大学韩振海团队联合国内外科学家成功揭示苹果属数千万年演化轨迹,绘制首张苹果遗传多样性全景图,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 [1] - 研究利用高质量基因组和图形泛基因组为苹果研究与育种提供资源支撑,显著增进对苹果属复杂系统发育关系和进化历程的认知 [1] 苹果属野生种价值 - 苹果属植物约有30多个物种,涵盖栽培苹果及山定子、楸子、多花海棠等具有代表性的野生种资源 [2] - 栽培苹果种内遗传差异远小于栽培种与野生种之间的差异,野生种中抗逆资源相对丰富,能够提供更多遗传背景 [3][4] - 野生种如山定子、楸子与新疆野苹果作为砧木具有抗寒、耐旱等特性,是天然抗逆资源库 [4] 研究技术突破 - 团队测序并组装了30份苹果属物种的高质量基因组,涵盖20个二倍体和10个多倍体物种,全面反映苹果属遗传多样性和演化代表性 [6] - 图形泛基因组像"立体地铁图"可同时展示不同物种或个体差异,擅长捕捉结构变异,更贴近真实遗传多样性 [7] - 鉴定出物种特异结构变异并开发选择清除分析流程,挖掘出与驯化相关的关键基因位点,如多花海棠中与抗苹果黑星病密切相关的结构变异 [7] 研究历程与意义 - 研究历时5年,基于团队40年来系统开展苹果属资源收集、鉴定和利用工作的沉淀 [8] - 2024年团队发表我国苹果学及世界果树砧木领域首篇《自然-遗传》论文,揭示苹果砧木致矮机制 [8] - 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苹果属基因组与进化研究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为苹果种质资源深度挖掘和现代育种体系构建奠定基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