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现实主义

搜索文档
以身入局的「捞女游戏」
36氪· 2025-06-23 18:48
游戏市场表现 - 《捞女游戏》(后更名为《情感反诈模拟器》)成为2025年暑期档讨论热度最高的非大厂出品游戏,首日登顶Steam销量榜并冲上微博热搜 [4] - 游戏在Steam平台获得7000余条评价,好评率高达96% [4] - 争议事件反向促进销量增长,部分玩家购买后未必实际游玩 [9] 产品内容与设计 - 游戏题材聚焦社会敏感话题,直接揭露爱情与物欲的界限及男女对立问题,与《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等恋爱影游形成差异化 [11][13] - 采用荒诞现实主义风格,价值观呈现"正得发邪"的特点:批判"捞女"行为但保留角色人性复杂性,例如角色唐晓甜从"捞女"转变为爱情信徒 [15][16][20] - 游戏通过多章节设计展现角色立体性,如第三章角色陈欣欣被塑造为"大浪下的普通人",需为过往行为承担后果 [22][25] - 核心矛盾指向社会环境而非个体,最终章节通过主角与潘梦娜的价值观碰撞揭示系统性批判 [27] 游戏性与技术表现 - 游戏性设计存在争议:开篇章节因过于影视化导致玩家心流中断,需强制扮演"上钩的鱼"才能推进剧情 [32][33] - 情感博弈环节采用"弱引导"设计,通过拆解对手策略提供复杂心流体验,虽脱离现实但体现打磨深度 [35] - 拍摄技术与演出水平被评价为对同类影游形成"降维打击" [14] 社会反响与争议 - 游戏因题材敏感引发两极分化:Steam玩家好评如潮,但社交媒体内容遭举报导致导演账号封禁及内置功能下线 [6][8] - 部分舆论批评其消费社会矛盾,包括污名化女性、物化情感等争议 [36] - 游戏最终通过角色台词传递核心观点:强调"情感反诈"的普适性及"先爱己后爱人"的逻辑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