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蒸发雾
icon
搜索文档
长白山天池水“煮开了”,专家:“海浩”源于辽宁渔民叫法,实为蒸发雾
齐鲁晚报· 2025-10-23 22:55
现象定义与科学解释 - 长白山天池湖面出现的“蒸汽腾腾”现象被称为“海浩现象”,实为“蒸发雾”或“蒸汽雾”[1][9] - 该现象形成的科学原因是气温骤降导致水蒸气凝结成水雾,当寒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引起强烈蒸发,水蒸气遇冷迅速凝结为微小液滴形成雾[1][9] - 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海面水温与气温温差达到20℃以上,例如獐子岛海域海水水温11℃到12℃时,气温下降到-10℃以下容易形成[8][9] 现象发生的历史与地域 - “海浩”一词最早在媒体报道中使用是2015年11月,辽宁大连媒体刊发《獐子岛海域出现“海浩”奇观》文章[4][6] - 该现象并非孤例,2021年12月24日辽宁省附近渤海、黄海交界处多地出现,2023年12月17日大连银沙滩和12月21日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海域均出现类似景观[4][5] - “海浩”是大连獐子岛一带渔民方言叫法,意为海上“雾气蒸腾、浩浩荡荡”的景象,此叫法源自当地人口口相传,尚无文字记录[7][8] 现象观测与特性 - 长白山天池出现该现象时,景区气温为-10℃至-6℃,偏西风5-6级,天池景点视天气情况可能随时关闭[4] - 景区工作人员表示此现象是正常形成的自然雾,靠冷空气和水面温度差形成,无法人为预测何时出现[4] - 中国海洋大学海雾研究团队指出,“海浩”并非新的大气现象,不建议使用该词以免引起误解[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