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蚊媒疾病传播
icon
搜索文档
欧洲今年蚊媒疾病传播事件创纪录 气候变化或令蚊媒疾病传播成为“新常态”
新华网· 2025-08-25 08:47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日发布报告说,欧洲今年发生的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事件创有记录以来新 高;截至13日,西尼罗病毒感染病例为三年来最高。该机构警告,气候变化或令蚊媒疾病传播成为"新 常态"。 欧洲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欧洲今年已发生27起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事件,数量创新高。截至13日, 法国报告了11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意大利7例,尚无死亡病例;欧洲8个国家已报告335例西尼罗病毒本 土感染病例,死亡病例19例,其中意大利情况最为严重,感染病例达274例;法国、意大利和葡萄牙合 计报告了17例登革热病例。 欧洲疾控中心说,西尼罗病毒在欧洲的分布持续变化,过去十年间,欧洲每年都有新增地区检测到 这种病毒。今年欧洲的西尼罗病毒感染病例为三年来最多,预计病例数量还将进一步上升。 此外,可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的白纹伊蚊目前在欧洲的活动范围已从十年前的114个地区扩大至眼下 369个地区。可传播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寨卡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等的埃及伊蚊自2022年就已在塞浦路 斯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法国东北部的阿尔萨斯地区今年首次报告了一例基孔肯雅热本土病例。欧洲疾控中 心说:"这在该纬度地区实属罕见,凸显了(蚊媒疾病)传播风险 ...
欧洲今年蚊媒疾病传播事件创纪录
新华网· 2025-08-21 16:44
欧洲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欧洲今年已发生27起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事件,数量创新高。截至13日,法国报告了11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意大利7 例,尚无死亡病例;欧洲8个国家已报告335例西尼罗病毒本土感染病例,死亡病例19例,其中意大利情况最为严重,感染病例达274例;法国、 意大利和葡萄牙合计报告了17例登革热病例。 欧洲疾控中心说,西尼罗病毒在欧洲的分布持续变化,过去十年间,欧洲每年都有新增地区检测到这种病毒。今年欧洲的西尼罗病毒感染病例 为三年来最多,预计病例数量还将进一步上升。 此外,可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的白纹伊蚊目前在欧洲的活动范围已从十年前的114个地区扩大至眼下369个地区。可传播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寨 卡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等的埃及伊蚊自2022年就已在塞浦路斯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法国东北部的阿尔萨斯地区今年首次报告了一例基孔肯雅热本土病例。欧洲疾控中心说:"这在该纬度地区实属罕见,凸显了 (蚊媒疾病)传播风险正向更北部地区扩散。"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日发布报告说,欧洲今年发生的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事件创有记录以来新高;截至13日,西尼 罗病毒感染病例为三年来最高。该机构警告, ...
欧洲卫生机构:欧洲蚊媒疾病疫情数量创历史新高
央视新闻· 2025-08-20 21:20
当地时间8月20日,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ECDC)表示,今年欧洲发生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和西尼 罗河病毒感染病例等蚊媒疾病数量创历史新高,并称气候变化正在导致这种"新常态"。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称,能够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白纹伊蚊目前已在16个欧洲国家和369个地区 蔓延,而十年前仅有114个地区。2025年至今,欧洲已发生27起基孔肯雅病疫情。 而截至8月13日,欧洲8个国家已报告335例本地感染西尼罗河病毒病例,19人死亡,其中意大利是受影 响最严重的国家,感染人数达274人。 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表示,欧洲蚊媒疾病的传播季节正在变得更长、更严重。该机构的一份声明显 示,这种转变是由气候和环境因素造成的,例如气温上升、夏季变长、冬季气候变暖以及降雨模式的变 化,这些因素共同为蚊子繁殖和传播病毒创造了有利环境。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使用驱蚊剂、穿长袖衣物和长裤、安装纱窗和蚊帐进行防护。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
基孔肯雅热暴发,蚊虫还会带病北上吗?
虎嗅· 2025-07-31 12:21
基孔肯雅热疫情现状 - 广东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1] - 基孔肯雅热由蚊虫叮咬传播,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疼痛,部分患者会发展为慢性关节炎 [1] - 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 [1] 疫情爆发原因分析 - 境外输入病例上升:全球超百个国家出现本地传播,跨国旅行增加输入源 [3] - 气候变暖与城市化:温度升高促进蚊虫繁殖,白纹伊蚊分布范围北扩至辽宁、甘肃等地 [4][5] - 病毒演化:印度洋分支毒株(E1-A226V突变)使白纹伊蚊传播效率提升数十倍 [7][8] 蚊媒疾病扩散趋势 - 登革热发病率显著上升:2014年全国病例超4万例,2019年超2万例,近年重回高位 [10] - 北方传播风险增加:2017年山东济宁出现登革热本地传播病例58例 [11] - 气候驱动传播效率:30℃时登革病毒蚊体内潜伏期缩短至7天,叮咬频率达高峰 [14][15] 蚊虫分布与气候关联 - 白纹伊蚊适生区扩张:2050年预计从269个县增至400个县,高风险人口从1.72亿增至2.78亿 [16] - 北京白纹伊蚊比例上升:2004年每100只蚊中占比不足4只,2017年增至14只 [17] - 湿度与降水影响:相对湿度68%-80%最适蚊虫发育,分散型降雨增加登革热风险 [19][20] 防控策略与技术 - 输入病例管理:加强入境旅客筛查,发病后6天内需严格防蚊以避免传播链形成 [27][28] - 环境改造:清理积水、改建下水道,从源头切断蚊虫繁殖链 [29][30] - 生物防控:研究沃尔巴氏体等共生菌降低蚊虫传病能力,但需综合防治应对抗药性 [3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