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健康

搜索文档
久坐久站人群易得“蚯蚓腿” 专家支招科学防治
人民网· 2025-07-03 11:19
疾病概述 - 下肢静脉曲张典型表现为腿部蚯蚓样青筋凸出皮肤表面 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老烂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 - 临床常见血管疾病 初期表现为蜘蛛网状红/青紫色毛细血管扩张 伴随站立后小腿沉重酸胀等症状 [1] - 静脉瓣膜功能失效导致血液堆积 形成肉眼可见的蚯蚓状凸起 后期可能引发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并发症 [1] 人群特征 - 中老年群体为主 但40岁以下久坐久站中青年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 [2] - 早期防治是关键 并非所有病例都会发展到严重程度 出现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2] 治疗方式 - 物理治疗适用于轻症患者 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穿戴医用弹力袜改善 [2] - 手术治疗包括传统手术和微创疗法 如射频/泡沫硬化剂注射/凝胶注射等 [2] 预防措施 -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定时活动身体 坐位时变换姿势促进血液回流 [2] - 穿宽松鞋子改善足部循环 饮食多摄入山楂/燕麦等维护血管弹性的食物 [2]
这些习惯正给你的血管添堵
北京青年报· 2025-05-26 09:12
高盐高糖饮食对血管健康的危害 - 高盐饮食导致血压升高 钠使身体存更多水分 血液量增加 心脏需超负荷泵血 长期可致血管变脆 胆固醇沉积形成动脉狭窄 心脏可能衰竭[1] - 高糖饮食促使脂肪在血管内壁堆积 造成动脉硬化 血糖波动损伤血管内皮 炎症因子持续破坏 血液黏稠度增加 心脏负担加重[1] - 盐糖协同作用加剧危害 盐分滞留水分影响血糖控制 高血糖促进肾脏回收盐分 形成恶性循环 中风和心梗风险比普通人高3倍[1] 高脂及反式脂肪酸的影响 - 高脂肪 高胆固醇及含反式脂肪酸食物对血管健康构成显著威胁 建议减少摄入[2] 久坐不动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 每日久坐超8小时者心脏病风险比普通人高47% 腿部血流减缓导致心脏代偿性加强泵血 可能引发心肌缺血[3] - 久坐导致血液中脂肪糖分堆积 血管狭窄硬化 坐1小时以上血液黏稠度显著上升 高血压糖尿病风险增加[3] - 连续静坐12小时肺栓塞风险翻倍 小腿血流淤积易形成血栓 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致命性肺栓塞[3] - 久坐加速血管老化 30岁人群血管年龄可能达40岁水平[3] 熬夜与心理压力的心血管影响 - 连续熬夜3天血管年龄老化10岁 心脏长期超负荷运转 可能出现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甚至心梗[4] - 熬夜压力促使胆固醇甘油三酯堆积 血管壁硬化加速 年轻人熬夜一年血管硬度比同龄人高30%[4] - 熬夜引发肾上腺素分泌激增 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常见头痛心慌为血压异常信号[4] - 40岁以下猝死案例中60%与熬夜相关心血管问题有关 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下肢血栓[5]
高血压与血管健康息息相关 听专家科普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09:12
高血压与血管健康的关系 - 高血压对血管的破坏如同洪水对堤坝的反复冲刷,长期高压冲击导致血管壁弹性纤维断裂、胶原增生,血管逐渐硬化[1] - 高压血流磨损血管内皮,引发炎症因子释放和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如同"不定时炸弹",可能引发脑梗或脑出血[1] - 血压每升高20/10mmHg,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翻倍,高血压的伤害是全身性的,可能导致肾衰竭、视力丧失和心梗[1] 高血压的临床案例 - 30岁患者小林(身高1米75,体重230斤)因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血压飙升至180mmHg,最终突发脑干出血,虽经抢救存活但遗留严重后遗症[2] -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骤,伴随剧烈头痛、偏瘫或昏迷,脑干等关键功能区受损会导致不可逆后遗症,部分患者在送医途中即失去抢救机会[2] 血管健康管理建议 - 健康人群需控制每日摄盐量在6克以内,多吃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钾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及膳食纤维丰富的粗粮[3] - 高血压患者需终身管理血压,每日早晚测量并记录,服药者定期复查靶器官功能,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以下(中青年130/80mmHg)[3] - 生活干预措施包括每天30分钟快走、23点前入睡、每日10分钟握力训练,可改善血管弹性和微循环[3] 健康日主题与意义 - "世界高血压日"今年主题为"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全国血管健康日"日期5.18源于总胆固醇异常临界值5.18m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