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密码破解
搜索文档
长生不老成真?哈佛AI数周破解“衰老密码”,人类寿命或迎重写
36氪· 2025-10-21 15:56
AI科研系统K-Dense的技术突破 - K-Dense Analyst采用层级多代理架构,核心为双环设计:外层规划环负责整体科研策略,内层执行环将任务拆解为可验证的代码与分析并在沙箱环境中运行[4][5][8] - 在最严格的生物信息学测试BixBench中,K-Dense Analyst准确率达到29.2%,显著超过GPT-5的22.9%和Claude Sonnet 4的17.1%[8][10] - 在具体任务如RNA甲基化数据分析中,系统能分步骤完成数据过滤、定量分析、列联表构建和卡方检验,在6个问题中答对4个,而GPT-5全错,展现出科研分析的严谨性和完整性[10][11][12] 在衰老研究领域的应用成果 - 哈佛医学院研究团队利用K-Dense系统,在几周内从60万份转录组样本中筛选出6万份高质量数据,并在五万多个基因里识别出五千个关键信号,完成了原本需要数年的研究[15] - 系统揭示衰老并非线性过程,而是分阶段运行的生物程序,不同生命周期依赖不同的基因组,该成果已作为预印本挂在bioRxiv上准备进入同行评审[1][15][16] - 该突破意味着长寿研究正从概念层面转向可量化的衰老地图,使靶点发现与验证周期从10-15年可能压缩至几个月[16][21] 公司发展与行业影响 - Biostate AI完成1200万美元A轮融资,由Accel领投,投资人包括Anthropic联合创始人Dario Amodei等AI与生物交叉领域重量级人物[17] - 公司已与麻省总医院合作在美国开展临床研究,并在中国、印度寻找合作伙伴,同时成为Google Cloud展示Gemini 2.5 Pro能力的标杆案例[18][20] - K-Dense的出现推动科研从实验台慢工细活转向AI驱动的国际竞赛,可能改写药物研发、临床试验及整个生命科学产业的节奏[20][21] AI科研范式的转变与挑战 - AI驱动的科研系统让实验室和制药企业可能进入真正的"并行研发"模式,但需建立更严格的审核、审计和可追踪机制以保证结果可复现性[21][22] - 行业出现观点分歧:一方担忧AI会削弱人类直觉与批判性思维,另一方认为AI的价值在于替人类消化庞大数据量,将"数据泥沼"变为"科研线索"[22][24] - 未来实验室可能需要同时配备科研人员和"AI合伙人",核心挑战在于平衡速度、质量与伦理关系[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