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部科学城
icon
搜索文档
西部科学城 崛起的川渝创新高地
四川日报· 2025-08-26 06:25
核心观点 - 川渝地区以西部科学城为核心载体 加速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集群 推动科技创新从点到面突破 形成"核心带动 多点支撑 整体协同"发展态势 [1] - 通过资源共享和协同攻关机制 两地联合实施257项科技合作项目 在人工智能 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转化 [1]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培育超2.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并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提升全球影响力 [2] 创新平台建设 - 已布局10多个国家大科学装置 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高能级实验室集群 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集群和产业创新平台集群 [1] - 以西部(成都)科学城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 西部(重庆)科学城 中国(绵阳)科技城为先行启动区 [1] - 具体平台包括: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地下2400米)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运算速度每秒10亿亿次)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 [1] 科技成果突破 - 金凤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领域 实现重大疾病下一代诊断多项世界首次发现或全国首创 [1] - 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研发辐射制冷技术 实现5-8摄氏度降温效果并应用于国际赛事 [1] - 联合研制出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 碳基集成电路工艺器件等创新成果 [1] 产业协同机制 - 建立"揭榜挂帅""赛马制"机制 围绕传统产业迭代 新兴产业抢滩和未来产业破冰 [1] - 共建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研院所联盟和技术转移联盟 [1] - 促成X射线Flash放疗技术等重大科技成果在成渝地区转化和产业化 [1] 企业主体培育 - 攀钢集团联合重庆大学等单位组建钒钛产业创新联合体 [2] - 重庆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 目标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较2022年翻一番 [2] - 四川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强计划" 截至去年汇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余家 高新技术企业2.7万余家 [2] 国际合作拓展 - 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启动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2] - 实施中国成渝地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双千"计划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