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文化

搜索文档
曾在80年代风靡上海校园,已故诗人甘伟首部诗集《黄梅雨季》出版
中国青年报· 2025-09-17 21:26
当天是甘伟逝世100天,这场特殊的文化聚会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果麦文化、复旦大学艺术馆、复旦诗 社、复旦诗派联合主办,共同追忆这位因突发意外离世的诗人。《黄梅雨季》收录146首诗作,涵盖其 早期与后期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曾风靡上海校园的同名诗作《黄梅雨季》。 季》,甘伟 著。果麦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供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黄梅雨季》首发式暨甘伟诗歌朗诵会,近日在复 旦大学艺术馆举行。这场以"雨季的重逢与告别"为主题的活动,既是对复旦诗派代表诗人甘伟的缅怀, 也让风靡20世纪80年代上海校园的诗意情怀与年轻一代对话。 复旦诗社、复旦诗派创始人许德民,分享了与甘伟的交往点滴。"2005年编撰'复旦诗派诗歌系列'时相 识,他在陌生人面前内向,在好友中却开朗坦荡。"许德民认为,《黄梅雨季》的流行,源于它"打动了 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而诗集的出版,也让人们看到"更丰富、更完整、更深厚的甘伟"。 复旦诗社现任社长詹杰诚说,甘伟诗歌中的"简单与真诚",正是当下年轻创作者欠缺的品质,"很多朋 友都喜欢探讨怎样把一首诗写好,却很少探讨为什么写诗的初心。甘伟用简单、真诚的文字传递深情, 值得被 ...
长河流转,诗心不朽——又见话剧《杜甫》
新华社· 2025-08-09 10:42
话剧《杜甫》创作背景 - 话剧《杜甫》由北京人艺知名编剧郭启宏创作,是其文人三部曲后的又一历史题材作品,聚焦唐代诗圣杜甫的人生际遇 [2] - 该剧为北京人艺现任院长冯远征首次独立执导并主演的作品,首演于2019年 [2] - 剧情围绕"安史之乱"后杜甫的仕途坎坷、与李白等友人的聚散离合展开,展现其忧国忧民情怀 [2] 艺术特色与创新 - 采用多层空间"梦中梦"结构,融合浪漫写意与现实白描手法,如杜甫与李白梦中相会、对"三吏""三别"的客观刻画 [6] - 舞美设计突破传统,以金属线条框架为主体,通过旋转光影营造竹林山水等多元意境 [6] - 主创团队在古典与现代、写实与写意间寻找平衡,探索新的审美表达方式 [6] 文化价值与市场反响 - 剧中融入《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杜诗名篇,通过戏剧化呈现赋予诗句新韵味 [3] - 不仅再现杜甫个人经历,更折射大唐"诗之江湖"群像及动荡时代特征 [3] - 自2019年首演后已进行第五轮复排,持续吸引新观众 [7] 核心创作理念 - 主创强调展现杜甫作为"真实的人"的世俗沉浮与精神高贵,而非符号化形象 [2] - 通过戏剧语言传递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博大胸襟与家国情怀 [3][8] - 目标带领观众穿越回大唐诗歌世界,激活文化基因中的杜甫记忆 [4]
放歌长空三万首 不回大唐诗亦燃——记“诗意曹庄”第五届长河文学奖颁奖盛典
中国经济网· 2025-06-04 17:15
活动概况 - "诗意曹庄"第五届长河文学奖颁奖典礼于5月31日在山东肥城老城曹庄"诗意广场"举行,汇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黄亚洲、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刘向东等文学界重量级嘉宾[3] - 活动由北京长河文丛编委会、山东省写作学会主办,泰安市文联等8家单位承办,中诗在线山东频道等4家机构协办[6] - 颁奖典礼分为诗行大地、和美曹庄、华典长河和面向大海四个篇章,包含多元艺术表演如少儿舞蹈、山东快书等[9] 奖项设置 - 特别奖授予《滚烫的大地》等5部作品,现代诗集奖由《火焰玫瑰》等8部作品获得[7] - 新锐诗集奖颁发给《一个黎人的心经》等6部作品,散文随笔奖授予《人生匆匆》等4部作品[8] - 古典诗词奖由《馨月集》等3部作品获得,长篇小说奖授予《一池墨香》和《泥光》[8][18] - 学术著作奖颁发给《自从天地来》等3部作品,特殊贡献奖授予肥城市文联等4家单位[9][18] 文化合作 - 浙江武义坛头村与曹庄村签订《诗意乡村共建协议》,推进南北诗歌乡村建设[10] - 长河文丛国际部推出首套"长河双语诗典"十部诗集,由11位翻译家与10位诗人合作完成[9] 参与阵容 - 活动吸引澳洲华文诗人笔会会长庄伟杰、上海外国语学院教授杨四平等50余位国内外知名诗人学者参与[11] - 山东省写作学会会长韩品玉、泰安市文联主席鹿锋等地方文化领袖出席并致辞[6][11] 获奖作品 - 现代诗集奖包含《苍茫的回声》等16部作品,新锐诗集奖包含《四色风》等13部作品[13][17] - 散文随笔奖包含《音为爱》等12部作品,古典诗词奖包含《云梦楹联 泰山百景》等3部作品[17][18]
新疆名字最“硬”的小城,被误解太久了
36氪· 2025-05-23 17:39
城市概况与地理位置 - 位于新疆北部 距离乌鲁木齐2小时车程 距伊犁500公里 占地460平方公里[1] - 被称为戈壁明珠和诗城 由荒漠经军垦建设发展为现代城市[2] 历史沿革与军垦文化 -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进驻开展屯垦活动 从运土引水到建设街道房屋[2][3] - 军垦第一连保留50年代垦荒遗迹 包含地窝子群 干打垒伙房及石磨石犁等工具[3][5] - 军垦博物馆1988年筹建 展陈800余件文物及300多幅图片 通过半景画展示垦荒历史[5] - 60年代上海青年通过上山下乡政策参与建设 使城市获得小上海之称[5] 文化特色与诗歌传承 - 诗人艾青在此生活16年 创作《年轻的城》等军垦题材作品[7] - 1983年举办首届绿风诗会 吸引200多位诗人作家编辑参与[7] - 1984年创办《绿风》诗刊 为全国三大诗刊之一 臧克家题词[7] - 2017年获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诗歌之城称号[8] - 设艾青诗歌馆 明珠河诗林 西公园诗石等诗歌主题景观[9] 旅游资源与自然景观 - 南山风景区距市区70公里 含峡谷 林木 高山草地 雪峰及宁家河景观[9] - 观音山景区有红色土壤与绿色植被交织 山下玛纳斯河大峡谷蜿蜒[10] - 驼铃梦坡景区由诗人徐望云命名 源自民歌《梦驼铃》[9] - 特色美食石河子凉皮融合青海甘肃酿皮 陕西米皮及四川凉粉工艺[6] 生态建设与城市发展 - 通过栽种白杨 沙枣 柳树等植物构建绿色屏障抵御风沙[9] - 从荒滩戈壁转变为兼具现代农业与现代建筑的城市景观[2][3][9]
在温哥华,读一首海子的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22 09:03
去年,在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主办的"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上,福生朗诵了海子的诗也分享了他 追随诗人的故事。台下的评委和观众眼含泪光,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诗的美丽,还是诗中蕴含的古老而 深沉的东方灵魂。 初春的温哥华,薄雾弥漫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海滩上。巴西青年畔福生(Daniel de la Riva Massaad)站在礁石上,用略带异国腔调的中文诵读:"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 世界……"海鸥掠过太平洋的浪尖,远处雪山若隐若现。每次读到这句诗,福生总会想起故乡里约热内 卢的科帕卡巴纳海滩。他感慨道:"原来,相隔甚远的人都能在'面朝大海'的意象里找到归属。"这正是 中文穿越时空的魔力,让他在万里之外,感受着诗意的连结。 2020年,福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攻读硕士时,偶然加入了诗社,被一张泛黄的手稿照片深深吸 引——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些汉字像密码,让我整夜梦见麦田和铁轨。"之后,福生选 择到温哥华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因为他听说这里的华人很多,也从此开始学习中文。 2023年夏,这个不会讲几句中文的巴西人,和友人一起来到海子故乡——安徽省查湾村。在那里, 他见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