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论

搜索文档
大学该如何面对“给母校丢脸的校友”
南方都市报· 2025-07-05 19:53
事件背景 -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毕业生李某因发布摆摊视频引发争议,视频中展示学生证并自嘲"四年本科一场空,给母校丢脸" [1] - 校方要求删除视频,理由是评论区出现大量"读书无用论"和贬低高等教育的言论,而非认为摆摊行为本身丢脸 [1] - 视频传播过程中,当事人自嘲情绪被简化为对学校的指控,校方初期否认联系当事人并关闭评论区加剧舆论危机 [1][2] 当事人实际情况 - 李某并非"毕业即失业",校方证实其曾医院工作两年,摆摊是为考编过渡的务实选择 [2] - 视频中"给母校丢脸"的表述实为情绪释放,但被舆论曲解为对学校的负面评价 [2] 校方应对策略分析 - 校方在招生季对负面信息高度敏感,但管控毕业生形象的做法暴露声誉管理脆弱性 [2] - 删视频要求与公开宣称"不歧视任何职业"形成言行矛盾,加深公众不信任 [1] - 更优策略应是通过评论区互动引导舆论(如肯定毕业生努力),而非简单删帖 [3] 社会舆论深层问题 - 学历歧视导致舆论双重标准:顶尖院校毕业生摆摊被赞"自由选择",民办院校毕业生则被归咎个人或学校能力 [3] - "读书无用论"盛行反映社会对非名校毕业生的刻板印象,而非教育本身价值问题 [3]
高考专业指南这门生意,没必要割完韭菜还卖惨
虎嗅· 2025-06-03 20:21
张雪峰直播事件与高考志愿指导行业 - 张雪峰在直播中暗示受到行业压力 可能告别直播行业 引发公众对其"受迫害"的猜测 [1] - 高考志愿指导业务具有实际价值 如建议穷人家孩子读牙医以保障就业收入 [2] - 该行业被批评为"割韭菜"生意 将知识工具化为就业考公考编和赚钱的手段 [2] - 行业存在粗鄙化现象 用夸张语言评价专业如"四大天坑""不如刨坟"等 [5] 高考志愿指导行业商业模式 - 主要面向平民家庭 成为其重要信息参考源 [6] - 内容侧重短期就业导向 推崇公务员/老师/国企等"最佳选择" [5] - 存在专业推荐扎堆风险 前些年推荐的专业未来可能消亡 [3] - 与有条件家庭形成对比 后者更注重兴趣培养而非就业导向 [7] 社会对知识与教育的认知 - 普遍存在"学历有用 知识无用"的功利主义倾向 [9] - 教育被异化为利益投资 学习价值与就业直接挂钩 [10] - 传统观念将读书与权力挂钩 而非尊重知识本身 [12] - 现代教育引入后 仍存在"读书读傻了"等反智言论 [16] 行业与社会现象关联 - 粗鄙的志愿指导直播反映社会"经验至上"的思维模式 [18] - 行业兴起源于家庭教育的短视和对知识的漠视 [17] - 与社会内卷现象相关 但粗鄙化行为具有历史传统 [7] - 折射出"适应社会"的生存哲学 可能恶化下一代社会环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