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搜索文档
数学课为何用“半条被子”开场(教育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6-15 06:12
课程思政教学创新 - 数学课通过"半条被子"革命故事引入分数概念教学,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1] - 教学设计采用短片播放、学生互动画图等方式强化分数理解,同时传递党的初心使命[1] -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教育融入各学科[1] 跨学科育人方法论 - 课程思政需实现"用中国故事讲好数学"的情感共鸣和"用数学讲好中国故事"的理性思维培养[2] - 教师需掌握学科知识结构化、教学活动化的方法,在主题情境中实现知识生成与情感化育同步[2] - 教学案例包括"祖冲之教我学数学""数说中国航天"等结合文化智慧与科技成就的创新实践[3] 教学实践挑战 - 需探索思政内容比例、学段适配性问题,避免说教化倾向[3] - 抗战胜利80周年等历史节点为学科融合提供新素材[3] - 典型案例显示北京中轴线几何、大国重器数据等教学已产生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3]
思政赋能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5-08 05:23
中职教育的重要性与定位 - 中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为高职院校和职业本科院校提供高素质生源,同时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1] -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课程思政在中职教育中的实施路径 - 思政教育融入中职教育全过程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同时帮助理解行业规范 [1] - 中职院校应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兼具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 [1] 教学方法与思政教育结合 - 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如"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激发学生内生动能,引导形成正确职业道德和价值导向 [2] - 科学组织话题讨论(如"教育的起源")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索,提升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潜移默化传授马克思辩证唯物观 [2] 实践育人的具体措施 - 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技能,促进学习迁移能力 [3] - 常态化社区服务活动帮助学生自主策划志愿项目,增进对社会需求的理解,塑造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健全人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