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区域跨部门合作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
人民日报· 2025-10-09 17:04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战略意义 -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维度,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1] - 治理工作旨在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海洋可持续发展 [1] 科学统筹治理目标 - 治理需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推进治理与海洋高质量发展 [2] - 坚持以生态优先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优化海洋资源配置,推动海洋产业升级更新 [2] - 平衡短期经济回报与长期价值,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生物多样性 [2] - 统筹局部与全局治理,完善重点海域治理目标,加强区域合作 [2] 深度延伸治理链条 - 治理链条需实现从片段治理向“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治理转变 [3] - 向源头防控延伸,构建陆海统筹的溯源治理机制,降低陆源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压力 [3] - 向生态修复延伸,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技术,建立修复效果长期监测评估机制 [3] 高效聚合治理资源 - 需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合作机制,汇聚各方力量,使治理从分散化走向集成化 [4] - 统筹制定整体战略与政策框架,明确部门权责与协作义务,解决“政出多门”问题 [4] -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常态化督察机制,推动部门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协同” [4] - 强化技术支撑,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多源信息,为跨部门协作提供数据底座 [4] 综合运用治理手段 - 需综合运用法治、市场、科技等手段,产生“1+1>2”的整体效应 [5] - 运用法治手段制定保护法律法规,设立海洋开发活动边界,打击违法行为 [5] - 运用经济手段如价格、税收、信贷、补贴等杠杆,创新生态补偿和蓝色碳汇交易等机制 [5] - 注重科技赋能,运用5G、智慧感知网络、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升治理的精准化和高效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