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文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丨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新华网· 2025-11-03 07:28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议》部署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 防治污染要协同发力,"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区域治理协同""深入打好蓝天、 碧水、净土保卫战";保护生态需科学施策,"统筹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刻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系列针对性举措必将有效推动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 划的建议》将"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列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进行专章部署,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 "十四五"时期,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清洁电力供应体系,万元GDP用水量降至50立方米以下,全国森林覆盖率提 高到25%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 亮。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 ...
把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经济日报· 2025-11-02 14:30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 理念决定着发展成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其 中,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 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 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根本 遵循和行动指南。 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环境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 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经 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发展要求和发展条件都呈现新特征,特别是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越来越迫切,期 待呼吸清新空气、喝干净水 ...
十四五”时期广西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高颜值”转化为发展“高价值
中国发展网· 2025-10-31 11:47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成功创建1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3] - 桂林漓江、南宁那考河获评全国美丽河湖,北海银滩、湄洲岛获评全国美丽海湾,桂林市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 [3] - 漓江保护实践经验登上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 [3] 环境质量表现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从2021年以来保持在95.1%以上,2024年达到97.1% [4] - PM2.5浓度持续下降,2024年为25.4微克/立方米 [4] - 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98.2%以上,多个城市水质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4] -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的3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9个 [4] 绿色经济发展 - “十四五”以来审批项目环评1.7万多个,总投资超4.2万亿元 [5] - 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已超七成,广西每消耗3度电就有2度电来自清洁能源 [5] - 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5家、绿色园区11家 [5] - 绿色环保招商签约金额约750亿元,EOD模式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 [5] 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第三,“十四五”以来累计发现动物新物种249种 [5] - 白头叶猴、东黑冠长臂猿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显著增长 [5] - 涠洲岛布氏鲸、北部湾中华白海豚等成为生态保护亮丽名片 [5] 区域生态合作 - 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省份环保合作 [5] - 积极推动中国—东盟生态环境交流合作,首次与越南签订环境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 [5] - 成功举办14届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 [5]
“十四五”时期广西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高颜值”转化为发展“高价值”
中国发展网· 2025-10-31 11:42
生态环境保护成就 - 成功创建1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及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3] - 桂林漓江、南宁那考河获评全国美丽河湖,北海银滩、湄洲岛获评全国美丽海湾,桂林市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 [3] - 漓江保护实践经验登上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 [3] 环境质量与污染治理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从2021年以来保持在95.1%以上,2024年达到97.1% [4] - PM2.5浓度持续下降,2024年为25.4微克/立方米 [4] - 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98.2%以上,多个城市水质排名全国前列 [4] -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的3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9个 [4] 绿色经济发展 - “十四五”以来审批项目环评1.7万多个,总投资超4.2万亿元 [5] - 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已超七成,广西每消耗3度电就有2度电来自清洁能源 [5] - 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5家、绿色园区11家,绿色环保招商签约金额约750亿元 [5] - EOD模式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 [5]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第三,“十四五”以来累计发现动物新物种249种 [5] - 白头叶猴、东黑冠长臂猿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显著增长 [5] - 涠洲岛布氏鲸、北部湾中华白海豚成为生态保护亮丽名片 [5] 区域生态合作 - 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省份环保合作 [5] - 积极推动中国—东盟生态环境交流合作,首次与越南签订环境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 [5] - 成功举办14届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 [5]
重庆用实干守护山城绿水青山
中国环境报· 2025-10-31 08:10
近日,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委精神文明建 设办公室公布2025年度"最美重庆人"选树结果, 其中20位来自生态环境保护、河湖守护、林业保护 等领域的代表,获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最美重庆 人"。 他们中有扎根一线的执法尖兵,有破解污染难 题的科研达人,有带领村民护绿增收的村干部,还 有坚守防火前线、守护河道生态的奉献者,他们用 实干守护山城的绿水青山,成为重庆市民身边看得 见、学得来的榜样。 生态环保人:实干显担当 科技护生态 "每一起案件都要查深查透,才能给群众一个 交代。"这是重庆南川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 法支队副支队长陈垠地常挂在嘴边的话。十年间, 这位"90后"坚守基层执法一线,不仅敢啃"硬骨 头",成功应对多起突发环境事件,还善于用科技手 段破解执法难题。 在重庆涪陵区,同样有一位"环保技术派" -- 涪陵区生态环境局土壤环境和固体废物管理科负 责人张春。面对页岩气开发中"岩屑难处理、施工 基地缺土"的难题,这位年轻的工程师带领团队耗 时5年攻关,完成19项科研项目,成功破解页岩气 钻井岩屑综合利用难题。他还率先推动涪陵纳入 全国土壤试点,创新建立"排查一整改一审核一判 定"全流程机制,让重点监管 ...
李维明: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绿色引擎
经济日报· 2025-10-31 08:09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其中,"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发展目标 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彰显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和战略清 醒。 "十四五"时期,面对世纪疫情的严重冲击和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以及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新问题新 挑战,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我国实现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的跨越式转变,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全国地级 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_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 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突破九成,长江、黄河全线干流水质 连续多年保持Ⅱ类;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取得历史性成就, 目前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超1.2亿亩,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至25%以上,贡献 ...
“大美青海”走进澳门
新华网· 2025-10-30 13:52
罗东川作主旨演讲时表示,新起点上青澳两地合作前景无限广阔,期待共同携手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创造"优势互补"到"价值共创"新格局;构建产销网络,实现"区域带动"到"内外联动"新转变;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构建"相识相知"到"互融互补"新模式;推动绿色算电融合,探索"供需助力"到"协同发 力"新路径。他诚邀澳门企业家和各界朋友走进青海、了解青海、深耕青海、兴业青海,共同绘就一幅 山海相拥、美美与共的新时代壮美画卷。 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青海省省长罗东川、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戴建业、澳门中联办副 主任吕玉印、中葡论坛常设秘书处秘书长季先峥、葡萄牙驻澳门总领事雷德生等嘉宾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设置了"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主题展区,全景呈现了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推动绿色算 电协同发展的新成果。据初步统计,推介活动共促成合作项目22个,涉及经贸、教育、文旅、中医药、 金融等领域。 戴建业表示,结合澳门的国际平台和产业发展方向、青海的特色产业优势,叠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 区的空间潜力,双方合作前景大有可为。澳门愿以最大的诚意、最开放的态度,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 服务,成为青海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伙伴。 新华社澳 ...
潍坊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
中国环境报· 2025-10-30 09:56
责编:徐小雪 电话:(010)67139791 传真:(010)67139791 E-mail:dfxcb@vip.sina.com 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潍坊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 ◆梁小溪 周丽华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 念,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 争当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排头兵为目标,坚持 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协同推进,坚持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全面统筹,生态文 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人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 市,诸城市、峡山区、高密市、临朐县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示范区,峡山区、青州市分别获生态环境部、山东省命名"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全省第一),奎文区、临朐 县、青州市先后获评山东省生态文明十强县(数量全省第一)。 扛牢责任担当,持续 改善生态环境 潍坊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 设摆在突出位置,锚定建设实力 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 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应有之义, 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同频 共振、相互促进。 大力推行"全员环保",坚持 ...
义乌从共享到共治
中国环境报· 2025-10-29 09:01
从一江碧水到生态农业,从童趣丝路到红色研学,从"无废商圈"到田园森活,从绿色工厂到低碳发展,从地质奇观到古镇风貌……义乌,这座以"世界 小商品之都"闻名遐迩的城市,正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全速前行。近年来,义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理念,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现生态环保领域国家级荣誉"大满贯",连续九年夺得"五水共治"大禹鼎,生态环境满意度逐年 提升,稳居全省前列。 在这幅生机盎然的生态文明新画卷背后,离不开广大生态环境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与汗水。从守护排污口的"二维码管家",到巡查河道的"洋河长";从田 间地头宣传秸秆禁烧的"宣传员",到社区里调解油烟治理的"调解员"……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乌分局(以下简称义乌分局)通过搭建形式多样的平台,串联 起社会各界的爱心与责任,培育出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与大家并肩守护着身边的绿水青山。他们用脚步丈量生态责任,用行动激活全民参与的澎湃动 能,让绿色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鲜明、持久的底色。 环保铁军勇担当,绿色先锋促转型 在深入贯彻落实义乌市委"四比四拼"大提升活动中,义乌分局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实施"绿色 ...
蓝图绘就话担当(前沿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29 06:30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北京怀柔科学城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已布局37个科技设施平台,其中29个已进入科研状态,累计产出科研成果430项[7] - 怀柔科学城加快形成“基础研究—技术突破—产业转化—示范应用”创新链条,规划建设10余家特色产业园,引进科技服务机构超过300家[8] - 科学城已集聚科研人才2.6万人,通过发布“雁栖青创无忧十条”等措施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科研人员后顾之忧[9] 区域协同发展 - G60科创走廊推动长三角九城(区)资源流动与优势互补,“十四五”时期九城(区)研发投入强度均值达到3.7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约占全国13.5%[10][11] - 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技术需求与科研资源对接、产业升级与创新要素对接、企业诉求与政策支持对接,产生“1+1>2”的协同效应[11] - 保隆霍富(上海)电子有限公司在智能转型中通过G60平台获得“轮胎健康智能管理”科研项目支持,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银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揭榜攻关[11]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青海省曲麻莱县作为“中华水塔”组成部分,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德曲源湿地黑颈鹤数量今年达52只,比去年多出24只[14] - 麻秀村80多户牧民因参与退牧还草、湿地生态管护被金融机构评定为“绿色信用户”,生态旅游和科普馆成为发展新名片[15] - 陆良县通过发展粮油、蔬菜、生猪、奶业、马铃薯等特色产业,2021年以来覆盖带动1.2万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16][17] 对外开放与制度改革 - 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过去5年累计进出口突破2900亿元,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出口显著增长,中越班列实现“当天发车到达”[19] - 南宁片区通过“单一窗口”“不卸车监管”等措施将跨境电商货物通关时间缩短至1小时,并建立“无感通关模式”提升转关效率[18][19] - 国家赋予广西自贸试验区的改革试点任务中,涉及南宁片区的91项已全部实施,创新构建“线上AI虚拟网格员+线下专职网格员”双线服务体系[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