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治水
搜索文档
三亚、保亭携手开展赤田水库流域综合治理,解决跨界治水难题
海南日报· 2025-08-31 00:36
赤田水库项目背景与意义 - 赤田水库横跨三亚市海棠区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三亚市重要饮用水源地,供应全市55%的饮用水,肩负42万群众供水重任 [1] - 水库总库容为7710万立方米,集雨面积达220.55平方公里,其水资源量90.75%来自上游保亭 [3] - 项目于1991年启动,1994年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三亚市严重缺水的现状,下游灌区覆盖19769.55亩土地,涉及17个村集体及众多用水主体 [3] 跨界治理机制创新 - 2021年海南省出台创新试点工作方案,首创“水质、水量和行动”三维度生态补偿机制,将补偿资金与治理目标刚性挂钩 [5] - 方案设立总额6亿元资金池,由省级财政出资3.3亿元、三亚出资1.8亿元、保亭出资0.9亿元构成,考核结果直接决定资金流向 [5] - 首个考核期内,保亭因生态保护成效显著获得5.16亿元补偿,三亚获得0.84亿元用于下游治理,形成“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6] 技术应用与精准治理 - 项目建立覆盖“天空地”的智慧监测网络,利用水质反演模型精准定位污染高风险区,系统可在15分钟内发出预警 [6]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采用同位素溯源技术精准解析污染来源,为精准治污提供技术支持 [7] - 无人机每小时巡航一次,14座自动监测站实时传回数据,卫星遥感捕捉植被覆盖变化 [6] 生态与经济效益成果 - 至2024年,赤田水库取水口国控断面水质稳定提升至Ⅱ类,总磷浓度下降17.4%,高锰酸盐指数下降3.3% [7] - 农业面源总磷输出负荷减少12.64%,优级断面比例跃升至85.7%,创历史最佳水平 [7] - 保亭红毛丹示范基地通过“林-菌-药”循环模式,生态产品产量提升至2.58万公斤/公顷,每公顷土地经济效益增加超百万元 [7] - 三亚芒果种植基地实现农药化肥“双减”,果品甜度和价格“双增”,并获得全国首张芒果“双碳”证书 [7] 社会效益与民生改善 - 项目推动35户搬迁户安置,1889名当地居民实现就近就业,搬迁户在芒果基地打工月收入可达3000多元 [8] - 保亭红毛丹种植户通过政府补贴(每亩550元)和绿肥替代化肥技术,收入增加57%,同时灌溉河流水质显著改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