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具身智能平台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为什么会选择全尺寸?
量子位· 2025-04-20 21:24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举行,全程21公里,20个人形机器人与1.2万人类共同参赛 [2][3] - 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打破世界纪录,全程无遥控,采用无线领航技术完成导航和路径规划 [3][4][6] - 天工Ultra身高1.8米,体重55kg,是参赛选手中最高且唯一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技术难度指数级增加 [7][8][10]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挑战与突破 - 硬件系统面临机械结构、关节驱动、散热和能源管理等极高要求,需承受超百斤体重冲击 [11] - 一体化关节通过提升槽满率20%以上、减少绕组端部体积30%,降低铜损15-20%,解决过热问题 [12] - 整机热管理系统通过仿真优化散热风道,关键关节温度稳定在70℃以下,确保工业级耐久度 [13][14] - 刚柔耦合腿部结构借鉴生物力学原理,采用"近端质量集中"策略和弹性形变设计,降低冲击力并储能 [16][17] - 能源系统采用快换电池仓设计,单个电池模块120秒内可更换,支持7x24小时工作 [17] 软件系统的创新与协同 - "慧思开物"通用具身智能平台实现"大小脑"协同,具身大脑负责高级任务规划和环境感知 [18][19] - 具身小脑专注于精确控制和动态平衡,采用预测型强化模仿学习方法,抵抗45Ns冲量外部冲击 [20][21] - 运动控制算法通过强化学习迭代,解决高重心、大惯性难题,灵活调整步态应对复杂地形 [22][23] 全尺寸设计的必要性与应用前景 - 全尺寸是人形机器人实现通用的必要前提,需适配成年人设计的物理尺度和基础设施 [24][25] - 工业、特种作业和商业服务领域需全尺寸机器人完成操作仪器、应对复杂地形和长续航任务 [26][27] - 特斯拉Optimus(1.72米)和亚马逊Digit(1.75米)等国外公司也采用全尺寸设计 [28] - 尺寸受限案例:软银Pepper(1.2米)和丰田HSR(1.03米)因高度不足导致任务失败率高达89% [29][30] - 全尺寸设计是规模化量产的必然选择,天工机器人技术突破提升2025商业化量产预期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