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Ultra

搜索文档
机器人马拉松冠军开源!北京人形正式发布运动控制框架Tien Kung-Lab
机器人圈· 2025-07-08 18:36
开源运动控制框架Tien Kung-Lab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开源运动控制框架Tien Kung-Lab,填补高性能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框架在开源领域的空白,为工业、物流和特种作业场景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1] - Tien Kung-Lab基于Isaaclab开发,融合强化学习技术和人体运动数据,让人形机器人实现自然、高效、稳定的运动控制 [3] - 该框架改进了光线追踪技术,实现训练环境中深度图和激光雷达点云的快速准确获取,支持在高保真物理引擎MuJoCo进行Sim2Sim交叉验证 [4] - 框架已在Open X-Humanoid开源社区、Github、Gitee等平台开放下载,加速全球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的研发迭代与生态构建 [4][5] 运动控制技术突破 - 天工Ultra搭载Tien Kung-Lab运控算法,以2时40分42秒完成21.0975公里马拉松,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冠军 [3] - 天工Ultra在马拉松比赛中跨越真实道路中的凸起、凹陷、减速带、细小石子等随机干扰,实现顺利完赛 [7] - 天工1.0 lite是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实现拟人奔跑的人形机器人,能在斜坡、楼梯、草地、碎石、沙地等多种地形平稳移动 [9] - 天工Ultra在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中以15秒66的奔跑成绩获得竞速赛冠军,并在障碍赛和作业赛中表现优异 [11] 技术进化与性能提升 - 天工在一年内实现多次能力进化,包括基于视觉的感知行走和全球首例百级台阶攀登实验 [13] - 天工的奔跑时速从6km/h提高至12km/h,能在雪地等高难度地形完成高速奔跑,并具备抗外力冲击保持平衡的能力 [13] - 技术进化实现了全地形场景技术闭环,为行业确立复杂环境移动能力的新标杆 [13] 未来发展方向 - 北京人形将以马拉松冠军级运动控制为基石,攻坚基于学习方法的通用移动操作和全身复杂动作控制技术 [14] - 目标突破复杂动态环境中的全向感知和自主导航技术,实现"全能动作"与非结构化环境中的闭环自主作业能力 [14] - 运动控制领域的突破将为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工厂、灾难现场、户外场景等真实开放世界中自主移动和稳定操作奠定基础 [14]
王兴兴等回应机器人比赛价值
第一财经· 2025-06-06 23:27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尚不能直接进入家庭或工厂工作 这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1] - 行业已有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应用 但存在技术局限 应用范围有限 未大规模量产 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1] - 现有"打工"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效率较低 易受环境干扰 协作能力不足 工作范围主要局限在汽车制造 电子制造等领域的搬运 质检环节[1] 商业化探索与技术验证 - 宇树科技希望通过格斗比赛等表演形式展示技术成果 并带动行业发展 同时探索商业化路径[1] - 公司强调商业化需保持正向与积极 产品需获得市场认可才会投入生产[1]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认为机器人比赛是知识普及盛会 能帮助公众了解行业发展状况[2] 应用场景拓展 - 银河通用已在北京开设7家无人药店 由人形机器人24小时进行捡药工作 对接骑手[3] - 机器人比赛场景来自人类真实生活场景 如物流搬运 医药分拣 医院送药 酒店服务等 符合未来发展方向[2] - 即将在北京鸟巢举办的机器人运动会将包括田径 足球 舞蹈等项目[2] 国际比较与展望 - 美国机器人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 CEO表示海外机器人比赛规模不及中国 期待看到中国比赛和技术发展[3] - 行业专家指出虽然部分机器人已具备酷炫技能 但需考虑在用户要求百分百准确率的环境下能否成功应用[2]
王兴兴等回应机器人比赛价值,进厂打工是全球行业困境
第一财经· 2025-06-06 22:11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暂时无法直接进入家庭或工厂工作,这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4] - 行业已有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但存在技术局限、应用范围有限、未大规模量产、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 [4] - 工厂应用中的机器人存在效率较低、易受环境干扰、协作能力不足等情况 [4] - 目前工厂应用主要局限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领域的搬运、质检环节 [4] 商业化探索与技术展示 - 宇树科技希望通过格斗比赛、春晚表演等方式展示机器人技术并带动行业发展 [4] - 公司希望已实现的技术成果能进行更多商业化拓展和尝试 [1][4] - 宇树科技强调商业化需要产品获得社会认可和采购意愿 [4]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认为机器人比赛有助于普及机器人知识 [5] - 机器人马拉松比赛曾引发行业讨论,"天工Ultra"获得冠军 [5] 机器人比赛与技术验证 - 北京鸟巢将举办机器人运动会,包括田径、足球、舞蹈等项目 [6] - 比赛场景来自人类真实生活场景如物流搬运、医药分拣等,符合未来发展方向 [6] - 比赛被视为机器技术训练场,不同于实验室环境 [6] - 海外机器人市场也有比赛但规模不及中国,Physical Intelligence CEO期待中国比赛 [6] 产业化进展与挑战 - 银河通用CTO王鹤表示具身智能当前目标之一是产业化 [6] - 部分机器人已具备技能但需考虑在真实环境中的表现 [6] - 银河通用已在北京开设7家无人药店,由人形机器人24小时捡药 [6]
全国机器人产业竞速:深圳领航,多城崛起
AI研究所· 2025-05-31 01:18
机器人领域赛事与技术进展 - 2025年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举行,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夺冠,检验了行走、奔跑和全身协同能力 [1]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在机甲格斗擂台赛展现29自由度和强大膝关节扭矩,完成直拳、勾拳、侧踢等高难度动作 [1] - 赛事验证机器人平衡、控制和机械强度进步,但暴露实时感知和空间智能大模型缺失问题 [3] 机器人产业链全景 上游核心零部件 - 伺服系统占机器人动力驱动核心,汇川技术占国内市场份额32.5% [7] - 减速器领域绿的谐波、双环传动突破技术瓶颈,打破国外垄断 [7] - AI芯片企业寒武纪、地平线在机器人视觉识别、语音交互发挥重要作用 [8] 中游整机制造 - 工业机器人领域埃斯顿焊接机器人市占率超15%,新松机器人AGV进入特斯拉供应链 [10] - 服务机器人领域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全球市占率第一,石头科技洗地机器人国内市占率超30% [10] - 系统集成领域瑞松科技新能源汽车电池组装线集成市占率超40% [10] 下游应用 - 工业机器人聚焦焊接、装配、检测等劳动力替代场景,特斯拉Optimus验证人形机器人在复杂产线协同潜力 [11] 深圳机器人产业 - 2024年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达74032家,产业链总产值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 [13] - 上游核心零部件集群显著,人形机器人硬件成本60%-70%来自深圳及周边企业 [13] - 深圳谐波减速器模组成本仅800元,远低于波士顿动力3万元采购价 [13] - 2024年深圳机器人专利申请20531件,授权7575件,同比增长超35% [14] - 南山区形成"机器人谷",集聚优必选、奥比中光等企业及南方科技大学等研究机构 [16] - 深圳市政府设立百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 [17] 其他城市机器人产业 北京 - 超2万家智能机器人企业,海淀、大兴、通州三区占总量37.8% [19]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工Ultra"在半程马拉松夺冠 [19] 上海 - 傅利叶发布开源人形机器人Fourier N1,聚焦"以人为中心"的康复场景 [20] - 智元机器人发布灵犀X2,强调构建二次开发平台生态 [20] 南京 - 埃斯顿机器人2025年Q1销量增长20%,市场份额达10.3%登顶国产榜首 [20] - 出台《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打造完整生态链 [21] 苏州 - 乐聚机器人"夸父"人形机器人全流程在苏州完成,产业链协同优势显著 [22] 合肥 - 科大讯飞推出机器人多模态交互套件、大模型离线交互模组等核心产品 [23] 行业挑战与前景 - 具身智能算法环境感知能力仅达GPT-2水平,多模态交互协同未成熟 [25] - 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10.17亿美元,2030年预计达15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56% [26]
百度智能云携手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助力具身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5-29 06:17
政策支持与产业目标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门印发《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突破不少于100项关键技术,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1]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围绕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和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打造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高地 [1] 技术突破与平台发展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全球首个"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实现多本体兼容、多场景适应和强大泛化能力 [2] - 具身"大脑"大模型和"小脑"技能模型的协同进化依赖AI算力支撑,百度智能云提供高性能AI基础设施支持研发 [2] - 百度智能云运用千帆大模型平台和文心大模型4.5,提升具身"大脑"的指令解析、任务分解和决策能力 [4] 商业化前景与市场规模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未来10年科技投资"最大主题"之一,预计2050年中国市场规模达6万亿元 [3]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新一代产品"天工2.0"即将实现小批量量产应用 [4] 数据与基础设施建设 - 行业面临高质量跨模态数据集稀缺挑战,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加速建设国家级数据采集训练场 [4] - 百度智能云支持建设百万量级高质量具身智能数据集,依托自动驾驶行业的数据服务经验 [4] 企业合作与产品落地 - 百度智能云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深度合作,提供百舸GPU算力平台、千帆大模型平台等解决方案 [1][5] - 百度智能云聚焦支撑企业关键技术研发,助力加速产品落地进程 [5] - 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完成2025年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用时2小时40分42秒 [4]
2025深蓝智库|创造更像人的“人”
北京商报· 2025-05-25 16:11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的起点 行业正处于理想与现实的博弈阶段 [1] -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经历"走出实验室"的质变 进入大众视野并站上C位 [2][3] - 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被多地政府写入工作报告 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抓手 [4]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联动 - 人形机器人将AI技术融入大脑 通过精心设计的躯干、关节和手臂实现功能 [3] - 机器人的大脑硬件、小脑运动能力、软件和智能程度均出现技术拐点 [4] - 从芯片到机械制造 从传感器到电池等全产业链正形成联动效应 [3] 市场发展与商业化进程 - 人形机器人赛道涌现独角兽企业 产业生态逐步完善 [4] - 供应链加速降本 为人形机器人进入消费级市场做准备 [4] - 行业存在融资热潮与估值泡沫并存现象 反映技术成熟曲线前进的市场信号 [4] 区域发展优势 - 北京作为国际创新中心 在机器人产业基金和政策布局方面具有超前优势 [3] - 凭借政策优势和人才优势 北京吸引了众多机器人创造者 [3] - 当地企业不必复制他人模式 专注于创造更接近人类的机器人 [3]
2025深蓝智库|创新中心:马拉松冠军有备而来
北京商报· 2025-05-25 12:39
天工机器人技术突破 - 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完成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并夺冠[1][5] - 天工2.0实现134级户外台阶实时感知行走,突破自适应地形与精细化作业能力[3] - 天工2.0采用自研一体化关节和双电池快换电系统,双臂负载达16kg,具备工业级永续作业能力[13][14] 创新中心技术布局 - 创新中心研发人员占比70%以上,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3] - 聚焦通用机器人平台"天工"和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两大核心任务[4] - 构建领先的具身智能技术开源体系,包括开源平台、数据集和训练工具链[6] 行业应用进展 - 天工成为首个在电力行业完成巡检和倒闸操作的人形机器人[7][10] - 已与上百家合作伙伴开展二次开发,涌现出"天工行者"等应用产品[7] - 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达到1.1万亿元[7] 开源生态建设 - 2025年4月正式上线机器人开源社区,开放核心技术与研发资源[6] - 向行业开放软件开发文档、结构设计文档等关键技术资料[7] - 与北京大学等顶尖学府建立联合实验室,形成创新闭环[7] 电力场景突破 - 天工在配电室完成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和245母联柜操作[10] - 集成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实现360°环境感知和35cm高台稳定行走[11] - 未来将执行故障排查检修、应急抢险等高难度任务[9]
机器人为啥热衷“搞体育”
经济日报· 2025-05-17 05:52
人形机器人体育赛事现象 - 人形机器人近期在体育赛场频繁亮相,包括北京亦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江苏无锡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篮球/足球/格斗等项目),8月北京还将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1] - 体育赛事成为展示机器人运动控制、环境感知、能源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平台,例如足球对抗中的攻防策略、马拉松的耐力与能耗管理、格斗中的快速响应与平衡控制 [1] 技术展示与产业应用潜力 - 赛事直观呈现机器人技术成熟度,如格斗机器人的快速响应算法可应用于运动员反应训练,马拉松机器人步态控制技术可优化康复器械设计,足球赛团队协作算法和地形适应能力可迁移至救灾场景 [2] - 体育场景的娱乐性拉近大众与技术距离,推动社会认知提升,形成产业创新的"外脑",引导企业研发更聚焦真实需求 [2] 商业价值与生态构建 - 机器人体育赛事催生商业机会,如优必选与天奇股份通过足球赛战术配合实现供应链协同,赛场内外技术共生孵化创新生态 [2] - 机器人明星化趋势显现(如天工Ultra马拉松终点"比心"、小顽童N2与观众互动),具备商业代言、经纪人、赛事IP开发潜力,可推动科技与体育/文旅融合 [3]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体育赛事仅是机器人应用起点,未来技术将加速渗透日常生活和千行百业,产业成熟后赛事将更细分丰富 [3]
机器人“顶流”组团亮相科博会,它们除了跑马还有哪些本领?
机器人圈· 2025-05-12 17:42
北京科博会展览概况 - 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于5月8日开幕,持续至5月11日,设置6个专题展区(信息科技、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绿色双碳、数字经济、区域创新),展览总面积5万平方米,吸引800余家国内外参展企业和机构 [1]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天工Ultra"人形机器人身高1.8米,全身20个自由度,实现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拟人奔跑,平均速度10公里/小时,最高12公里/小时,可适应草地、碎石等复杂地形 [3] - "天工"采用具身大小脑协同技术,关节性能强、运动控制协同、电池续航能力突出,已与工业制造、物流、特种作业企业开展示范应用 [5] - "天轶"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具备1.28-1.63米可升降结构,搭载情感大模型,可识别面部表情和情绪,应用于政务导览、展会讲解等场景 [7][9] 工业机器人应用进展 - 优必选Walker S1工业人形机器人负载能力达15公斤,采用全栈自研技术(伺服舵机、传感器等),具备自主路线规划能力,已进入东风柳汽、吉利汽车、富士康等企业实训 [11][13] - 北京配天桌面型工业机器人负载3-15kg,臂展560-1200mm,具有高速高精特性,适用于3C、汽车电子等领域的搬运、打磨等工序 [19][21] 医疗机器人创新成果 - 长木谷ROPA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实现AI智能规划(5-10分钟完成方案规划)、亚毫米级精准控制,获中/美/欧/越四大认证,已落地超千家三甲医院 [15][17] 行业发展趋势 - 机器人技术从工业场景向家庭场景延伸,人形机器人有望批量进入家庭生活 [5] - 具身智能与AI技术结合推动机器人跨越复杂地形、实现情感交互等功能突破 [3][7]
AI赋能 人形机器人领衔展演
中国证券报· 2025-05-10 05:35
机器人成为科博会焦点 - 第二十七届北京科博会以"科技引领,创享未来"为主题,机器人成为各展台备受关注的焦点,包括天工机器人、松延动力机器人、宇树科技机器人等 [1][2] - 展览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较上一届扩大一倍多,800余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600余项首发、首创展品亮相 [3] - 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如传感器公司、仿真训练平台公司参展交流最新技术成果 [1]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松延动力展出N2机器人"小顽童",高1.2米,重30公斤,具备大步行走、双脚跳跃、连续空翻等能力 [2]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出天工Lite,具备开源开放性和兼容扩展性,天工2.0即将发布,成为国内首个针对复杂地形自适应行走的人形机器人 [2] - 北京优必选展出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宇树科技展出人形机器人G1 [2] 机器人场景应用加速 - AI技术加速机器人应用,赋能医疗、工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如机器人"骨科医生"、"环卫工"、"风电维修员"已预备上岗 [1][3] - 有鹿机器人AI130商业巡扫机器人搭载Master2000通用具身大脑,内置AI大模型,可精准识别垃圾和障碍物,每台价格约20万元,可减轻3至5人工作量 [4] - 慧兮科技磁吸附爬壁机器人可适应风电塔筒曲率变化,完成清洁、除锈、涂漆、焊缝检测等工作,去年10月已投放市场 [4][5] 医疗机器人技术进展 - 长禾谷医疗展出全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支持髋、膝、脊柱等多部位手术,实现"三维重建—智能规划—精准执行—数智评估"全流程一体化 [6] - 罗森博特骨科手术机器人可实现微创手术,切口仅1.5-2厘米,闭合复位成功率接近100%,已在全国31家医院完成430多例手术 [7] - 凌波澄科技理疗机器人融合中医经络大数据模型,可识别人体经络并自行规划理疗路线 [7] 国际交流与合作 - 2025北京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同期举办,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设立中沙制造业专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