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造神冲动
icon
搜索文档
颜宁公开打假,为何总有人热衷于“造神”?
虎嗅· 2025-05-10 12:34
虚假简历事件 - 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宁公开辟谣网络流传的虚假简历,简历中存在对其经历的虚构和成果的拔高,甚至称其为"学神之神" [1] - 虚假简历虽然包装精致、冠以盛誉,但颜宁明确表示不愿领受这种胡乱拔高的"好意" [2][3] - 虚假简历中部分信息属实,如19岁清华本科、23岁普林斯顿博士、46岁中科院院士,但整体存在夸大和虚构 [4] 科学界的夸大现象 -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曾因被夸大培养500多名博士而公开澄清,强调事实准确性 [5] - 北大教师韦东奕也曾因被炮制拒绝美国名校、捐款上千万等虚假故事而辟谣 [5] - 夸大科学家的成就不仅对本人造成困扰,还会误导公众并助长社会浮躁风气 [5] 虚假信息的成因与影响 - 虚假信息成因包括工作作风不扎实、道听途说未核实、故意虚构故事以消费科学家 [5] - 2019年颜宁曾揭露某账号利用虚假个人信息包装学术励志故事,引流至论文代写灰色产业 [6] - 炮制传奇故事的本质是迎合"粉丝"猎奇心理,谋求"流量经济",而非真正欣赏科学家 [7] 社会层面的应对措施 - 网络平台需加强监管,相关部门应依法惩治主观以讹传讹的单位和个人 [7] - 建议建立"学术打假联合机制",防止虚假信息肆意流传并被公众信以为真 [7] - 夸大简历或经历的问题不仅限于科学界,教育、文学、艺术、经济等领域也存在类似现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