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经济
搜索文档
老人直播“卖苦”,一门算计好的生意
虎嗅· 2025-10-22 10:45
商业模式与运作体系 - 深夜老人“卖苦”直播是一套被高度资本化、标准化的商业模式,核心是将“苦难”概念进行标准化拆解和批量生产,最终转化为可量化的商业利润 [1][2] - MCN机构是运作核心,从受众定位、货盘策略、直播时段到利益分配均进行精准设计和牢牢掌控,并非老人自发的求助行为 [2][5] - 运营采用时间差策略,选择22点至凌晨2点开播以避开白天流量竞争并利用深夜流量红利,该时段用户具有注意力集中度高、情感共鸣需求强、决策疲劳导致冲动消费的“三高”特点 [3] 目标受众与货盘策略 - 目标受众画像清晰,女性粉丝占比平均高达69%,18岁至30岁用户群体超过73%,该群体共情能力强且深夜情感更脆弱 [2] - 商品客单价主要分布在几元至几十元范围,以日用品为核心品类以降低消费决策门槛并贴合城市年轻女性消费偏好 [3] - 部分直播间结合“助农”“非遗”概念提升商品溢价,例如有团队通过销售假冒大凉山农特产品实现超3000万元销售额,非法利润超过1000万元 [3] 利益分配与风险转移 - 利益分配严重失衡,老年人分成比例一般只有10%,大部分收入被MCN机构拿走 [5] - MCN机构以老人个人名义注册账号,自身仅幕后操控,一旦账号因虚假宣传被封禁可立即更换其他老人重启,法律风险完全由老年人承担 [5] - 单个“卖苦”账号封禁损失仅数千元,但MCN机构通过此类账号每月可实现数十万元盈利,违法成本远低于收益 [10] 行业影响与社会危害 - 此类行为已构成欺诈,司法案例明确其违法性质,如江西省南城县人民法院判决主播焦某某“退一赔三” [9] - 主要危害体现在对社会信任体系的破坏,导致“狼来了”效应,使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陷入求助无门的困境 [10] - 乱象从早期个别案例演变为行业隐患,其造成的市场陷阱与社会成本持续发酵 [9][10] 监管应对与合规转型 - 监管政策密集落地,国家网信办2024年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编造苦情故事制造卖惨人设、利用公众同情心理牟利的问题 [12] - 直播平台强化自律措施,例如抖音出台新规明确公益类不得进行直播打赏、电商销售等营利性行为,严禁以公益为由获利 [13] - 行业探索合规转型,出现以“真实供给”替代“悲情人设”的模式,例如山东东营“银发妯娌”组合通过幽默接地气内容带货,其238元老粗布床单热销,并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一年内靠直播卖出1万多斤滞销苹果 [13]
锐评|爆红小店主动歇业,拒绝流量未尝不是一种清醒
搜狐财经· 2025-10-12 23:03
公司经营策略 - 郑州一家名为"人生的意义"的小吃店因独特店名和透明经营方式在全网走红后主动闭门谢客 [1] - 该小吃店规模较小仅有三张桌子和13平方米的经营面积 [1] - 公司明确表示不想做网红店希望顾客能踏踏实实吃饭并计划等热度下降后再营业 [1][3] 行业现象与影响 - 流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能够改变游戏规则使个体和产品迅速获得极高曝光度 [3] - 网红效应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理发师晓华爆火后不到一个月拉动周边现场消费超3000万元对怀化全市消费贡献达1.8亿元 [3] - 行业中存在打造网红或借力网红的现象被视为个体出名产品出圈和地方文旅出彩的重要路径 [3] 网红个体案例 - 号称提供情绪价值的鸡排哥出圈后忙出痛苦面具 [3] - 因15年不涨价走红的拉面哥如今无法回到大集经营 [3] - 理发师晓华最忙时3天只睡1.5小时热度渐消后能够睡到自然醒 [3]
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荣昌卤鹅⋯⋯“泼天流量”退去后,这些城市怎么样了?
36氪· 2025-10-10 12:06
文旅市场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传统旅游目的地持续火热,同时“宝藏小城”成为出行新宠,文旅市场呈现复苏态势[1] - 借助社交媒体和流量经济,一批中小城市被重新发现,网红城市层出不穷[1] 天水市发展轨迹 - 因麻辣烫走红后,当地店铺数量稳定在1400家左右,较走红前增长五倍[4] - 头部商家开始布局预包装产品,并申请将麻辣烫纳入“中华名小吃”名录,启动集体商标注册,成立产业协会以整合产业链[4][6] - 2024年天水接待游客59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23%[6] - 麦积山大景区在全国5A景区排行榜中升至第八位,高居西北第一[6] - 截至2024年11月底,天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3个,总投资额达798.63亿元[8] - 当地政府系统推出重点产业链方案,凝练出集成电路、电工电器等11条产业链,进行靶向招商[7] 淄博市发展轨迹 - 2024年淄博重点景区游客接待数量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21.3%,显示城市深度游兴趣持续[12] - 当地目标到202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6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0亿元以上[12] - 淄博聚力打造“中国北方预制食品产业发展高地”,目标形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13] - 2021年至2024年,淄博“四强”产业(新材料、智能装备等)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48.9%提升至59.8%[13] - 在未来产业如氢能及储能等领域前瞻布局,2025年计划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14] - 城市设定“3510”发展目标,计划5年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迈过万亿元大关[14] 荣昌区发展轨迹 - “五一”假期夏布小镇接待游客89.11万人次,同比激增743.6%,问鼎重庆市A级景区游客接待量榜首[17] - 国庆中秋假期该小镇接待游客37.76万人次,同比增长165.90%,流量较“五一”高峰期下滑[17] - “五一”期间荣昌全区涌入游客234.5万人次,卖出29万只卤鹅,实现零售额约20亿元[19] - 爆发式需求导致本地白鹅养殖量不足,每日活鹅缺口一度高达2万只,需从外省调运[19] - 流量热潮后,街区新增八九十家卤鹅摊点,市场出现模仿和价格战现象[18] - 荣昌区出台行动方案,目标到2026年全区卤鹅产值超过10亿元,建成“中国·荣昌卤鹅美食地标城市”[19]
景德镇需要的不是“鸡排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23:37
事件概述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景德镇小摊主“鸡排哥”李俊永因其独特的经营风格和人格魅力在互联网上迅速走红,受到央视采访并被当地政府聘为文旅推介官 [1][8] - 当地政府迅速反应,成立工作专班维持秩序,以应对其带来的假期人流高峰 [1][8] - “鸡排哥”的走红为景德镇带来了显著的短期流量效应,带动当地交通和酒店业数据增长 [8] 景德镇旅游基本面 - 景德镇本身已具备强大的旅游吸引力,是知名的“网红城市”,其在小红书平台的相关话题浏览量超过50亿次 [1] - 过去两年国庆黄金周,景德镇均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而2024年其常住人口仅为160万,游客规模与人口约700万的洛阳相当 [1][9][10] - 2023年,景德镇接待国内外游客5896.35万人次,是常住人口的36.5倍;旅游总收入达709.14亿元,同期GDP为1201.10亿元 [12] 城市IP与品牌形象 - 景德镇的核心城市IP围绕“千年瓷都”的陶瓷文化展开,拥有如“无语菩萨”、陶溪川文创街区、“艺术在浮梁”大地艺术节等成熟文化标签 [1][17][18][19] - “鸡排哥”的意外走红,为景德镇注入了“人情味”与“烟火气”,有助于丰富其以陶瓷艺术为主的单一城市形象,补齐文旅产品线 [13][14] - 城市拥有深厚的艺术根基,包括景德镇陶瓷大学、艺美产业园以及近10万以陶瓷创意为生的年轻从业者,形成了活跃的创意生态 [17][18] 流量挑战与城市承载力 - 流量激增放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游客在社交平台上集中吐槽交通拥堵、打车困难、酒店价格暴涨(有案例显示国庆期间房价从90元涨至约1000元)、卫生环境及旅游承载力不足等问题 [20][21] - 作为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在江西省内靠后的城市,庞大的游客数量对其城市承载能力构成巨大考验 [21] 长期发展策略与机遇 - 专家建议,景德镇应利用其位于南方中心、靠近长三角及中三角的区位优势,开发周末短途旅游,以拉长旅游旺季,避免假期集中的“钟摆效应” [30] - 通过合理设计旅游产品与路线,与周边的南昌、九江、庐山、婺源、黄山等目的地形成联动,共同做强口碑 [30] - 当前对“鸡排哥”现象的关注,可成为倒逼城市营商环境改善、公共服务优化和承载能力提升的契机 [30]
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荣昌卤鹅每经记者重访网红城:后网红时代,如何重塑城市经济活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23:04
近年来,在文旅消费热潮中,借助社交媒体和流量经济,网红城市层出不穷,一批中小城市也在流量红 利中被"重新发现"。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传统旅游目的地人气依旧,宝藏小城则成为出行"新宠",文旅市场持续复苏。 "泼天流量"如何改变和重塑曾经默默无闻的中小城市?潮水退去后,这些城市是回归沉寂,还是找到了 新的发展方向?从"网红"到"长红"的路径与挑战是什么? 城市的故事生生不息,一切红利的释放都源于发展的决心。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重访近年来成功出圈的现象级网红城市,聚焦"后网红时代"的城市生长轨 迹,以期揭示流量经济赋能城市发展的真相,探寻城市韧性生长的法则。 天水:一座不"退烧"的西北小城 一碗麻辣烫,让偏居西北的小城天水在2024年春天突然站上流量中心。如今,一年多过去,天水是否已 归于沉寂?那些因麻辣烫而来的游客,是否只是昙花一现? 10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重访天水,网红麻辣烫门店前依旧人头攒动。 "哈海英麻辣烫"店主哈海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她的店铺从9月30日起就陆续迎来大批游客。 10月1日早上刚开门,就餐的座位就基本坐满,等候的队伍延伸出二十多米,工作人员忙得脚不点 地。"已经雇了 ...
再访荣昌 从“泼天流量”到“产业增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22:21
文章核心观点 - 以重庆荣昌区为例,探讨网红城市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和城市发展,重点关注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型路径 [2][3][13] “卤鹅哥”个人IP与品牌发展 - 个人IP从流量顶峰转向品牌远征,国庆期间在四川乐山开设全国首家品牌合作店,作为市场测试和品牌扩张的探路石 [4] - 爆火后迅速组建专业线上运营团队,涵盖摄影、编导、剪辑和直播带货,以维持并转化线上流量,同时寻找供应链伙伴为线下加盟打基础 [4] - 个人IP战略转型,从“流量受益者”转变为“产业赋能者”,品牌整体价值和影响力在流量密度下降后持续攀升 [4][6] 夏布小镇流量变化与商业业态 - 夏布小镇游客接待量从“五一”假期的89.11万人次(同比激增743.6%)降至国庆假期的37.76万人次(同比仍增长165.90%),较“五一”下滑57.6% [7] - 流量潮水退去后,商业呈现冷暖对比,老字号门前有稳定客流,而新开店铺门庭冷落,投机者面临生存考验 [7][8] - “五一”爆火后街区新增八九十家卤鹅摊点,引发恶性价格战,正常卤鹅售价30多元一斤,部分新商家售价低至十几二十元一斤,威胁行业整体品牌和食品安全 [7][8] 荣昌卤鹅产业与城市系统变革 - “五一”期间荣昌涌入234.5万游客(常住人口仅66万),卖出29万只卤鹅,旅游收入近20亿元,国庆假期接待游客233.13万人次 [11] - 爆发式需求导致本地每年七八十万只白鹅养殖量杯水车薪,每日活鹅缺口高达2万只,需从四川、山东、河南等地调运,倒逼供应链革命 [11] - 区政府出台产业行动方案,目标到2026年卤鹅产值超10亿元,并吸引资本投资,如江苏飞羽体育投资5000万元建设羽毛球生产项目,预计年产值达两亿元,带动500人就业 [11][12] - 卤鹅产业火爆直接或间接带动超3000人就业,并促进鹅毛鹅绒等副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 [11][12] 城市品牌多元发展与挑战 - 荣昌除卤鹅外,还拥有夏布、陶器、折扇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卤鹅哥”流量为夏布等非遗工坊带来线上订单和关注度 [12] - 面临资源过度聚焦单一产业可能导致其他文化IP被边缘化的挑战,需构建多元共生的城市品牌生态,利用卤鹅流量入口引导游客深度体验多元文化 [12]
再访荣昌,从“泼天流量”到“产业增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21:58
近年来,在文旅消费热潮中,借助社交媒体和流量经济,网红城市层出不穷,一批中小城市也在流量红利中被 " 重新发现 " 。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传统旅游目的地人气依旧,宝藏小城们则成为出行新宠,文旅市场复苏仍在持续。 每经记者|蔡鼎 每经编辑|刘艳美 编者按: 在流量冲刷下, " 泼天流量 " 如何改变和重塑了曾经默默无闻的中小城市?潮水退去后,这些城市是回归沉寂,还是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从 " 网红 " 到 " 长 红 " 的路径与挑战是什么? 城市的故事生生不息,一切红利都源于发展的决心。近日,我们重访近年来成功出圈的现象级网红城市,聚焦 " 后网红时代 " 的城市生长轨迹,以期揭示流 量经济赋能城市发展的真相,探寻城市韧性生长的法则。 2025年10月8日,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重庆荣昌区荣滨南路东段的夏布小镇里,秋日的阳光温和地洒在青石板路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复杂的香料气息。 在"卤鹅哥"林江的特产馆门口,穿着印有"荣昌卤鹅哥"字样红色短袖的林江本人悠闲地坐在店门口,与他旁边1:1穿着红色大棉袄的人形纸板显得相得益 彰。虽然他仍主动配合着零星游客的合影请求,但早已不见今年"五一"假期时那种几乎要冲垮店面的喧嚣 ...
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荣昌卤鹅 每经记者重访网红城:后网红时代,如何重塑城市经济活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20:13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传统旅游目的地人气依旧,宝藏小城则成为出行"新宠",文旅市场持续复苏。 10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重访天水,网红麻辣烫门店前依旧人头攒动。 "哈海英麻辣烫"店主哈海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她的店铺从9月30日起就陆续迎来大批游客。 10月1日早上刚开门,就餐的座位就基本坐满,等候的队伍延伸出二十多米,工作人员忙得脚不点 地。"已经雇了几个临时工帮忙,日常采购也增加了相应备货。"哈海英表示,"(假期)前几天,政府 还帮我们把院子里的桌椅和棚子都换了一遍。" 这个看似普通的四合院,正是天水麻辣烫"意外走红"的起点。 自麻辣烫爆火后,院子里的店铺纷纷转行,做起了麻辣烫生意,由此引发了一波创业潮。目前,天水麻 辣烫店铺数量稳定在1400家左右,比走红前增长五倍。 近年来,在文旅消费热潮中,借助社交媒体和流量经济,网红城市层出不穷,一批中小城市也在流量红 利中被"重新发现"。 "泼天流量"如何改变和重塑曾经默默无闻的中小城市?潮水退去后,这些城市是回归沉寂,还是找到了 新的发展方向?从"网红"到"长红"的路径与挑战是什么? 城市的故事生生不息,一切红利的释放都源于发展的决心。 近日,《每日经 ...
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荣昌卤鹅⋯⋯每经记者重访网红城:后网红时代,如何重塑城市经济活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19:49
天水市文旅与产业发展 - 天水市因麻辣烫走红后,店铺数量稳定在约1400家,较走红前增长五倍[2] - 头部商家开始布局预包装产品,线下门店、超市、火车站等渠道随处可见标榜“天水麻辣烫”的预包装产品[3] - 当地申请将麻辣烫纳入“中华名小吃”名录,启动集体商标注册,并成立产业协会整合产业链[5] - 2024年,天水市接待游客59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23%[5] - 麦积山大景区在全国5A景区排行榜中冲至第八,高居西北第一[5] - 截至2024年11月底,天水市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3个,总投资798.63亿元[8] - 当地政府系统推出《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凝练出集成电路、电工电器等11条产业链,并编制投资清单实现靶向招商[7] 淄博市战略转型与产业升级 - 2024年,淄博市重点景区游客接待数量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21.3%[11] - 淄博市目标到202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6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0亿元以上[11] - 当地聚力打造“中国北方预制食品产业发展高地”,力图塑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12] - 2021年至2024年,淄博市“四强”产业(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48.9%提升至59.8%[12] - 淄博市在氢能及储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2025年计划氢能、储能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12] - 淄博市设定“3510”城市发展目标,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推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迈过万亿元大关[12] - 支撑目标的基础包括百亿元级项目代表的重⼤投资、以“四强”产业为骨架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超过1800家高新技术企业[13] 荣昌区卤鹅产业与流量转化 - “五一”假期,荣昌区夏布小镇接待游客89.11万人次,同比激增743.6%,问鼎重庆市A级景区游客接待量榜首[17] - “五一”期间全区涌入游客234.5万人次,卖出29万只卤鹅,实现零售额约20亿元[20] - 国庆中秋假期,全区接待游客233.13万人次,夏布小镇接待游客37.76万人次,同比增长165.90%[17][20] - 流量爆发后,夏布小镇及周边至少增加了八九十家卖卤鹅的摊点,吸引大量新玩家入局[19] - 爆发式增长导致每日活鹅缺口一度高达2万只,需要从四川、山东、河南等地调运[20] - 荣昌区出台《荣昌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目标到2026年全区卤鹅产值超过10亿元,建成“中国·荣昌卤鹅美食地标城市”[22]
善用“流”与“量”
人民日报· 2025-10-09 00:00
国庆、中秋假期,不少地方利用网络流量带动地方文旅发展,成为流量经济的模式之一。 "流"不只是网络之流,还包括各种要素流。上海提出发展流量型经济,旨在更好促进资金流、货物 流、技术流、人才流等要素高频流动、高能增值。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关键是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各类 要素汇聚、融通,释放发展新动能。 "量",更意味着高质量。黑龙江哈尔滨,以政府经营环境、企业经营市场、百姓经营文化,创新文 旅融合,打破"尔滨热"的冬季限定;山东淄博,把当年"烧烤专班"的服务经验,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 务实作为。把流量带来的量变推向质变,发展后劲才能更足。 因地制宜,做实要素流量,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必将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