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立法
搜索文档
从全球经验看,长三角都市圈同城化面临四大挑战 | 都市圈2.0
第一财经· 2025-10-15 19:24
文章核心观点 - 长三角加快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是“十五五”发展的重中之重,需通过打破行政壁垒、提升空间组织效能来释放潜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1] - 国际先行都市圈的成功经验可总结为“四有”:有规划、有立法、有机制、有聚焦,这是实现同城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1][2][3] - 长三角都市圈当前面临四大挑战:辐射带动能力有待加强、功能网络有待加强、规划传导体系有待加强、协同推进机制有待加强 [5][6] - 为应对挑战,已制定行动方案,提出30项具体任务举措,并建立多层次工作推进机制和以三年为周期的评估制度 [6][7] 国际先行都市圈经验 - 有规划:通过编制中长期战略性规划凝聚发展共识、塑造共同远景并指导共同行动,例如东京都市圈1958年由日本国土交通省牵头的第一版规划 [2] - 有立法:通过立法方式对愿景和行动实施法律保障,降低跨区域协同难度,例如法国的《城市规划法典》、日本的《首都整备法》、伦敦的《新城法》 [2] - 有机制:设立专门机构和机制推动连续性的协同治理,例如厄勒的海峡委员会、东京的九都县市首脑会议机制、纽约都市圈的纽约新泽西港务局等 [3] - 有聚焦: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创新协同等领域设定优先议题实现重点突破,例如加密轨道交通、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建设可负担住房等 [3] 长三角都市圈现状与挑战 - 有规模体量但辐射带动有待加强:上海大都市圈人均GDP为3万美元,约为纽约都市圈的1/4、东京都市圈的1/2,且要素跨区域流动存在障碍 [5] - 有空间形态但功能网络有待加强:关键节点建设不完善,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发展水平不一致,轴带支撑作用和空间网络效应有待释放 [5] - 有规划指引但传导体系有待加强:部分规划在空间协同落地或发展愿景功能支撑上穿透性不够,且推动规划落地的要素保障不足 [6] - 有机制框架但协同推进有待加强:目前横向协商多但缺乏立法赋能,需要更高层级的制度支持 [6] 未来发展举措 - 制定《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提升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行动方案》,从“三个聚焦”破题,提出30项具体任务举措 [6] - 建立多层次工作推进机制,强化长三角办和三省一市发改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并加强17个专项组的专项指导 [7] - 以三年为一个行动周期进行年度评价和三年评估,确保工作落实和持续改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