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合规风险
搜索文档
贵阳银行,又收罚单
深圳商报· 2025-10-02 09:51
合规与监管处罚 - 公司福泉支行因“三查”不尽职被罚款30万元,时任行长被警告[1][2] - 公司龙里支行因“三查”流于形式被罚款35万元,时任行长被警告[2][3] - 近年来公司多次因合规问题被处罚[1] 近期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01亿元,同比下降12.22%[4][5]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74亿元,同比下降7.20%[4][5] - 公司已连续两年(2023年-2024年)出现营收净利双降[6]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1.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9.54%[5] 业绩变动原因分析 - 利息收入减少主因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LPR利率下行带动新发放信贷资产利率下降、存量资产利率调降及资产结构调整[5] - 非利息收入15.80亿元,同比下降1.22%,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8.53亿元,但投资收益同比增加7.19亿元[6] 资产质量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不良贷款率为1.70%,较年初上升0.12个百分点,主因部分企业风险暴露并被审慎纳入不良[7] - 同期拨备覆盖率为238.64%,较年初下降18.43个百分点,拨贷比为4.05%[7] 业务与区域分布 - 公司成立于1997年,2016年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36.56亿元[3] - 业务网络涵盖9个省内分行、1个省外分行,实现贵州省88个县域全覆盖,并设有金融租赁和村镇银行子公司[4]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中,93.77%来自贵州省内,其中贵阳市贡献33.46%,另有6.23%收入来自四川省[6]
浙商银行再领百万级罚单,陈海强履新面临双重压力
观察者网· 2025-08-07 20:57
监管处罚与合规问题 - 浙商银行温州分行因贷款"三查"不到位、金融产品销售行为不审慎、绩效考评指标设置不合规三项违规被处以135万元罚款,三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1][2][4] - 贷款"三查"不到位涉及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全流程管理问题,可能导致资金流入高风险领域或掩盖抵押物估值虚高等问题[5] - 金融产品销售不审慎可能涉及误导性宣传或销售适当性管理缺失,损害投资者权益并引发法律纠纷[6] - 绩效考评指标设置不合规反映业绩导向与合规管理失衡,过度强调短期业务指标而忽视风险管控[6] - 截至发稿前,该行年内已累计收到15张罚单,罚没总额达2681.21万元[1] - 2025年1月27日上海分行因15项严重违规被处以1680万元罚款,涉及信贷、存款、跨境业务等多个核心领域[9] 财务表现与资产质量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0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仅0.61%[1][7]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38%,拨备覆盖率为178.67%;2025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38%,拨备覆盖率下降至171.21%[7] - 2025年已产生的2681.21万元罚没金额相当于该行一季度净利润的5.6%[7]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调整 - 2025年7月董事长陆建强因到龄辞任,新行长陈海强刚获任职资格核准[1][10] - 2023年起高管变动频繁,包括前任董事长被查、前副行长辞职等事件[9] - 2024年8月至2025年7月行长一职空缺近8个月[9] - 近三年已处置近2000亿元风险资产,未来将坚持低风险、稳健经营战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