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揽储掮客
icon
搜索文档
莫开伟:揽储“掮客群”冷落预示银行存款竞争市场逐渐生态化
新浪财经· 2025-09-26 16:13
行业核心观点 - 银行业长期存在的“存款冲量”乱象正在降温,资金掮客业务遇冷,市场热度大不如前 [1] - 这一变化标志着银行业揽存正告别无序竞争,走向规范化和生态化,是行业从粗放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体现 [1][6] 行业变化现象 - 中小“散户型”掮客开始逐渐淡出市场,部分掮客表示“银行口子少了” [1] - 曾盛行的“日切套利”模式(月末存入、次月转出)难再操作 [1][3] - 银行机构之间形成“反内卷”共识,存款竞争自律行为初步形成 [2] 行业变化驱动因素 - 金融监管部门持续打击虚假交易、高息揽储等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加大 [2] - 在净息差不断收窄形势下,银行需摆脱对高成本负债的依赖,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 [2] - 银行意识到必须摒弃粗放经营模式,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以激发创新活力和动能 [2] - 银行考核机制逐步调整,减少对时点存款的考核权重,更注重长期客户关系与差异化产品设计 [8] 历史问题成因 - 掮客群体是银行考核任务冲动与部分机构(个人)非法逐利动机结合的产物 [3] - 银行在“存款立行”战略驱动下,存款考核任务年年增长并层层加码,基层员工为完成指标不得不通过高息揽储、虚假交易等手段短期冲量 [3] - 网络科技升级为掮客提供了“供氧平台”,部分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以“利率超合适”等理由求购存款,明码标价 [3] 历史问题危害 - 导致银行机构筹资成本激增,严重侵蚀银行经营实力,为覆盖高额利息,银行可能将资金投向高风险项目 [4] - 引发银行间恶性竞争,扰乱存款利率市场秩序,推动市场利率异常升高,最终增加企业融资成本,抑制实体经济发展 [4] - 通过虚假交易、日间腾挪等手段套利,破坏金融市场秩序,影响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5] - 灰色产业中介采用资金池模式运作,贴息价差收窄时易引发资金链断裂,且操作中需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易导致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 [5] - 部分掮客伪装成银行工作人员进行非法集资诈骗,导致储户资金损失 [5] 行业积极影响 - 有利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优化息差管理,提高银行综合经营实力,推动银行筹资成本大幅下降,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 [6] - 有利遏制恶性竞争,维护存款市场秩序,存款利率市场定价机制将恢复正常,促使银行机构远离“拼存款”恶性循环 [7] - 有利推动银行经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倒逼银行调整考核机制,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8] - 有利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减少资金灰色交易空间,使存款利率定价更透明,同时减少信息泄露风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