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涉房风险
搜索文档
行业点评报告:抵债房产加速处置下,银行涉房风险再观察
开源证券· 2025-11-12 18:13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予以维持 [1] 核心观点 - 银行加速处置抵债房产源于降低资本消耗、补充盈利及规避房价波动的多重考量 [3] - 上市银行抵债资产在规模、结构及减值准备计提上分化显著,部分银行处置速度加快以释放资本空间并补充盈利 [4] - 基于内部评级法分析,一、二线城市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可控,但部分区域城商行涉房资产质量仍面临压力 [5] 银行加速处置抵债房产的动因 - 银行通过京东、阿里等平台加速推进房产直售业务,此类“银行直供房”具有完整产权,可避免法律纠纷 [3] - 加速处置可降低资本消耗:根据新资本管理办法,超过处置期的非自用不动产风险权重由1250%调降至400%,但当前上市银行资本普遍稀缺,加速处置可缓解资本压力 [3] - 加速处置可补充盈利:在营收增长承压背景下,不良资产处置成为利润新增长点,折价出售抵债房产可加快资金回收,补充当期利润 [3] - 加速处置可规避市场风险:若抵债房产处置周期拉长且未来房地产市场修复不及预期,回收率将下降,当期折价出售可规避此风险 [3] 上市银行抵债资产特征分析 - 同类银行抵债资产规模差别较大:例如四大行中的工商银行,股份行中的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其抵债资产规模及占不良贷款比例均较高 [4] - 银行抵债资产结构存在差异:截至2025年中报,工商银行抵债资产中房屋及建筑物占比达91%,民生银行抵债资产中运输工具占比达67%,上海银行抵债资产则无不动产 [4][10] - 抵债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分化:部分银行100%计提,另有银行计提比例较低,如民生银行2025年中报计提比例仅为13.6%,郑州银行抵债资产规模37亿元绝大部分为房屋及建筑物但均认定未出现减值 [4] - 国有行处置速度加快:建设银行2025年上半年处置规模230百万元已超过2022至2024历年水平,中国银行2024年处置规模1902百万元,交通银行2024年处置规模450百万元,均显著高于往年 [4][8] 基于内部评级法的风险分析 - 风险敞口及客户高度集中于低违约概率区间:2025年中报显示,6家银行违约概率低于10%的客户和敞口占比整体超过95% [5] - 高违约概率并非对应最高户均风险敞口:农业银行户均风险敞口最高为60.4万元/户,对应违约概率区间为[0.50,0.75);中国银行户均风险敞口最高为70.6万元/户,对应违约概率区间为[0.75,2.75),反映一、二线城市(户均敞口高)客户违约概率低,三、四线城市(户均敞口低)客户违约概率反而可能更高 [5] - 抵押品价值与客户违约意愿强相关:当违约概率小于100%时,各区间对应违约损失率变化有限;当违约概率达100%时,违约损失率明显跳升,表明抵押品价值严重缩水时客户更可能选择违约 [5] - 区域风险分化:房抵贷客户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的银行风险可控,但重庆、贵阳、郑州等城市涉房风险修复仍待观察,其属地城商行涉房资产质量或仍有压力 [5] 关键数据附表摘要 - 新资本管理办法调整:超处置期抵债房产风险权重由1250%降至400% [8] - 国有行处置规模:中国银行2024年处置抵债资产1902百万元,交通银行2024年处置450百万元 [8] - 部分城商行风险指标:贵阳银行2025年中报抵债资产/不良贷款比例达30.0%,郑州银行该比例达51.7%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