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池风险防控
icon
搜索文档
航班上锂电池起火如何处置?空乘:第一时间可用水、饮料灭火
新京报· 2025-10-19 18:49
事件概述 - 10月18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139航班(杭州飞往仁川)因一名旅客行李架内手提行李中的锂电池自燃而备降上海浦东机场,航班于9时47分起飞,11时05分备降,未造成人员受伤 [1] - 机组人员按程序立即处置火情,国航已调配飞机继续执行后续航班任务 [1] - 事件发生后,乘客拍摄的现场视频在网络平台引发关注,客舱内出现烟雾,行李架被熏黑,乘务员迅速使用水和灭火器扑救,并有乘客协助 [3] 锂电池风险特性 - 锂电池具有特殊危险性,包括升温速度快、爆炸风险高、释放的气体具有毒性 [3] - 常规化学灭火器仅能扑灭锂电池外部火焰,大量冷水可消除明火并使电池冷却,但内部化学反应可能导致复燃或爆炸,明火扑灭后需持续观察 [3] - 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剧烈摇晃后产生二氧化碳,也有助于浇灭锂电池并起到降温作用 [3] 航空公司应急处置程序 - 发现锂电池火情需立即组成三人灭火小组,分工为灭火、支持、报告 [3] - 处置程序包括优先向机长报告特情位置、原因及可控性,使用灭火瓶、水或不可燃液体灭火,并按要求使用防护式呼吸装置、防火手套等设备 [3] - 程序还包括在安全前提下断开设备电源、关闭座椅电源、移走易燃易爆物品、必要时转移旅客并发布安全提示、保护驾驶舱防止烟雾进入、进行客舱广播安抚旅客 [3] - 灭火处置有“三禁止”:禁止使用灭火毯等覆盖设备灭火,禁止移动或取出正在起火或冒烟的设备,禁止从设备中取出正在起火、冒烟、发热的电池 [4] 航空公司风险防控措施 - “锂电池风险防控”是航空公司安全培训的重中之重,覆盖初始新雇员培训、危险品复训、航前协作,并会定期考核 [1] - 锂电池风险管控是乘务长航前协作的必讲内容,并经常对组员进行提问,航班上出现特情需遵照公司下发的标准程序操作执行 [2] - 在“迎客登机”广播中会提醒旅客机上禁止使用充电宝为设备充电、禁止为充电宝充电,且不能将充电宝存放在行李架内,建议旅客将其置于座椅前方口袋或手提包内以避免挤压 [5] - 机组人员被要求学会识别新型锂电池设备,如小型制冷杯、智能加热棉服、智能行李箱、电动轮椅备用电池,如旅客携带智能行李箱需准确记录存放位置并通报全体组员,巡舱时发现旅客使用充电宝需及时制止 [6] - 公司严禁机组人员携带充电宝执行飞行任务 [6] 民航规定与旅客行为 - 民航局规定锂电池严禁托运,必须随身携带,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可随身携带,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经航空公司批准后可携带但不得超过两个,大于160Wh严禁带上飞机 [5] - 尽管航空公司加强防控,但仍经常有旅客在飞行途中使用充电宝或为充电宝充电,充电过程中的锂电池更加不稳定,带有3C标识的充电宝才可带上飞机,老化、鼓包变形的充电宝不应带上飞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