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学

搜索文档
不降温的“平底锅文学”,是短剧照进现实
36氪· 2025-07-25 16:29
网络文化现象分析 - "锅学"指用户"平底锅"创作的系列第一人称爱情故事,包含地铁强吻、初夜录音等猎奇桥段,2023年从"娇妻文学"中独立成派[1] - 内容因荒诞细节与玄幻现实结合吸引深度研究,停更一年半后讨论热度仍持续,近期复出引发新一轮关注[3] - 同期网络娇妻创作者多数过气,平底锅内容无成长性但讨论度居高不下,呈现"网络媚娃"体质[5] 内容创作特征 - 采用短剧思维构建剧本:二婚丈夫、双面婆婆、自卑女主等元素高度匹配下沉市场偏好[5] - 语言艺术突出:使用"海哥哥""乖宝儿"等突破常规的亲密称呼,动词形容词具象化如"餍足的猫""嗓音脆如阿克苏苹果"[6] - 性描写呈现两极分化:氛围营造花哨但实际用词朴素,如"在一起""欺负"等生活化表达[8] - 经典场景具工业感:初夜用手电筒查验的细节形成强记忆点,区别于传统文学手法[7] 用户参与生态 - 二创形式丰富:包括表情包(吗喽还原手电筒场景)、鬼畜视频、答题测试和模仿创作大赛[11][13] - 研究行为分层:初期批判为主,后期转向抽象玩梗与主义化解读(如"中年房思琪"推论)[13][15] - 创作门槛限制:AI难以复现"手指嬉戏"等场景,人类创作者尚未突破原作热度[17] 商业化潜力 - 短剧改编适配性:人物关系(强势婆婆)、冲突设计(前妻威胁)符合爆款短剧公式[19] - 角色IP价值:女主"大如"式人设(无条件被爱信念)具有话题延展性[20][22] - 市场空白机会:尚未出现影视化改编作品,用户期待欲罢不能的视觉呈现[22] 社会心理映射 - 代际差异显现:50+县城女性直白表达与年轻群体性压抑形成认知冲突[15][16] - 集体创作狂欢:研究者通过消化经典文本获得快乐,形成独特亚文化圈层[10] - 现实娱乐化趋势:真实故事与短剧创作界限模糊,公共场景演绎强化戏剧性[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