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防骗常识
icon
搜索文档
从“大祥哥”被骗千万,聊几个反直觉的常识
虎嗅· 2025-03-25 19:09
事件概述 - B站up主"大祥哥来了"自曝2021年起被以投资为名骗取1249万元 其中700万为朋友借款且其提供担保 550万为自有资金 [1] - 2024年骗子跑路后 其通过变卖豪车及耗尽家庭积蓄偿还债务 目前仍欠外债300余万及亲属借款90万 [2] - 该事件引发公众对高收入群体认知能力与财富匹配度的讨论 同时揭示诈骗行为对不同财富阶层的无差别渗透 [3][6] 诈骗行为特征分析 - 诈骗活动呈现分级特征:存在针对高净值人群(如企业家、明星)与普通人群的差异化骗术 后者常通过网贷渠道实施"零元骗"等低门槛诈骗 [7][14][15] - 诈骗手段基于人性弱点设计:除利用贪财心理外 更通过制造恐惧(如财富健康威胁)及满足虚荣心(如阶层跃迁幻觉)实施心理操控 [17][19][20][24] - 面子文化成为关键突破口:加害方通过提供虚假情绪价值(如称兄道弟、豪车接待)瓦解受害者心理防线 导致其忽视实际风险 [23][25][28][29] 内容创作者行业生态 - 头部创作者收入波动剧烈:以该up主为例 2020年签约费达120万元/年 但2023年合同到期后年收入骤降至不足100万元 [42][43] - 收入结构存在本质缺陷:创作者依赖平台广告投放(to B模式) 天花板显著低于直接面向客户(to C模式)的经营者 且需承担高额内容制作成本 [44][45] - 顶流创作者需具备特定素养:包括持续公开个人生活作为创作素材的意愿 以及将负面事件转化为内容产出的能力 [49] 风险传导机制 - 诈骗存在多级传导特征:加害方通过控制"好人型"中间人(如老实人、轻信者)间接渗透其社交圈 形成跳棋式风险扩散 [34][35][36] - 担保行为放大风险敞口:该案例中700万元朋友借款均由其担保 导致个人债务与诈骗损失产生叠加效应 [1][36] - 行业赛道选择决定抗风险能力:内容创作行业收入高度依赖平台合约 缺乏稳定保底机制 而经营者模式可通过多元化项目提升收入韧性 [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