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千年水驿唱响山歌新韵
新华社· 2025-10-15 20:03
01:58 新华社重庆10月15日电(记者郑世昌)长江之畔,木洞镇临水而卧,静听江流千年。江风拂面,似有桨声欸乃,穿透千年时光依稀可闻。这座始于商周、盛 于唐宋的"水国舟中市",曾是下川东、上渝州的重要水驿,舟楫林立,商贾云集。 "新月数声笛,巴歌何处船"——与历史交相辉映的,是回荡山水间的木洞山歌。 "太阳出来照山谷,木洞山青水也绿……"年过八旬的喻良华站在木洞河街,信口一段高腔。歌声如裂帛,直冲云霄。作为木洞山歌代表性传承人,他数十载 传唱,已收集整理上千首山歌。 "木洞山歌是祖辈用汗水泡出来的生活记忆。"喻良华说。这些从劳作中生长的旋律,是田埂上的"薅秧歌",是岩壁下的"石工号子",是风浪中的"船歌号 子",是智慧交锋的"盘歌"对唱,它们忠实地记录着江边人们的喜怒哀乐。2006年,木洞山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喻良华演唱木洞山歌。新华社记者 郑世昌 摄然而,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昔日码头喧嚷渐息,田间劳作减少,山歌赖以生长的土壤日益稀薄,一度几 乎"哑声"于江风之中。 木洞山歌传承人秦萩玥从小听山歌长大,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归乡土,投身传承已有十六年。她和同伴们将传统山歌唱腔与流行音乐巧妙 ...
陕西非遗闪耀文博会
陕西日报· 2025-05-26 06:31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 陕北说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正锋在陕西馆表演,吸引大量观众围观拍照,并解答观众关于乐器及表演形式的提问 [1] - 陕北说书融合陕北民歌、秦腔、道情等曲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在庙会表演两三天 [1] - 子长唢呐表演以高亢曲调获得现场观众掌声 [1] 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 - 旬邑彩贴剪纸非遗传承人吴巧玲向小记者讲解剪纸技艺发展,提及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遗,旬邑彩贴剪纸由库淑兰创新 [2] - 孩子们在指导下完成色彩鲜艳的剪纸作品,吴巧玲强调非遗需创新以与时俱进 [2] - 神木泥塑展台小朋友体验捏泥人,观察泥塑《黄土风情》对吹唢呐人物造型的逼真还原 [2] 非遗材料与教育互动 - 神木泥塑传承人王耀平解释天然红胶泥经棉絮添加和捶打加工后耐存放,回应深圳学生关于潮湿影响的提问 [3] - 深圳报业教育传媒集团小记者通过非遗项目了解历史文化,领队老师余博肯定陕西馆及传承人的支持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