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搜索文档
避暑、种地、创业……这届年轻人爱上旅居式生活!
搜狐财经· 2025-07-27 16:24
行业趋势 - 旅居成为旅游热点 提供休闲度假 避暑避寒选择 并带来多元化生活体验 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 [1] - 文艺旅居 农业旅居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覆盖田间地头 艺术工坊 山野村舍 创新基地等多种场景 [1] - 旅居热潮反映生活方式转变 20岁至40岁旅居者占比超60% 年轻人成为主力消费群体 [15] 市场需求 - 暑期民宿预订7天以上订单同比增长40%以上 平均入住时长10-15天 [7] - 低密度城市和风景区涌现"创业旅居"新模式 吸引外来文化艺术人才 涵盖茶艺 陶艺 影视 书画 扎染等领域 [11] 典型案例 - 贵州绥阳县双河洞景区吸引80岁退休教授长期旅居 形成文艺旅居模式 [3][5] - 云南大理凤羽镇吸引家庭定居 开展生态种植并通过电商直播销售 [9] - 大理凤阳邑村借助影视热度转型 吸引100多位文化艺术人才 催生扎染等创新产品 [11][13]
“文学、文艺、文博、文创” 四文融合打造辽宁文化新地标
人民网· 2025-07-25 09:37
文化IP开发与创新 - 辽宁省图书馆启动《聊斋志异》手稿辑佚出版项目,首次实现手稿残本与逸编文献合璧整理,预计2025年底出版《聊斋志异手稿全本》并配套主题展览 [2] - 开发"蒲松龄手稿字库",涵盖9664个简繁汉字,利用AI技术提炼标准行楷、隶书字体,预计7月末建成 [2] -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小剧场话剧《聊斋志异之小翠》,聚焦狐女小翠与王元丰的现代情感故事 [2] - 辽宁传媒学院开发《聊斋志异》主题动画微短片(《狐嫁女》《崂山道士》)、500集绘本及手办盲盒,并筹备短剧拍摄 [3] - 辽宁省博物馆联合辽宁传媒学院开发聊斋主题数字/实体文创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3] 文化+交通融合模式 -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推出暑运文化嘉年华,打造"人文机场",设"国宝辽宁"文物IP涂装摆渡车、"印象辽宁"艺术长廊及"精品辽宁"文化展示区 [4] - 机场大厅变身演艺广场,暑运期间组织文艺嘉年华,涵盖专业院团演出、非遗展示及经典动画配音登机广播 [4] - 机场出港隔离厅设置"瀑布书流"文化驿站,提供辽宁省图书馆电子书刊扫码下载服务 [5] - 机场候机大厅二楼开设辽博文创专柜,销售玉猪龙、瑞鹤图等主题产品 [6] 非遗与文旅产业结合 - 2025辽宁省非遗夏季博览会以"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为主题,汇聚40余项非遗技艺(如岫岩满族剪纸),打造"文博+非遗+旅游"沉浸式体验 [7] - 创新"非遗+文物"模式,通过动态展演、互动工坊等展现辽宁文化传承,锡伯族文化为亮点 [7] 青少年文化教育 - "歌舞青春文润少年"暑期活动涵盖7大板块、30余项主题,包括夏令营、演出、阅读等,旨在提升青少年艺术素养与文化自信 [8]
天津深入一线强化监督检查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24 07:43
文旅资源监督 - 天津市纪委监委成立联合监督检查组对民园广场、古文化街等文旅场所开展监督,重点关注游客安全、设施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1] - 纪检监察机关围绕文旅场所安全保障、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等强化监督检查,推动解决突出问题,保障文旅融合发展提质增效[1] - 针对文化惠民卡发行过程中的资金投入、监管等环节,严查贪污侵占、截留挪用等问题,确保补贴资金规范高效运行[1] 项目资金管理 - 纪检监察组赴天津京剧院检查项目招投标、资金拨付发放、合同签订等情况,发现问题后梳理成整改任务清单并督促整改[2] - 推动文艺院团在相关领域举一反三、自查自纠,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2] - 聚焦文旅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等关键环节,持续跟进监督确保项目廉洁高效推进[1] 游客体验优化 - 河西区纪委监委联合多部门对旅游景区餐饮、购物场所开展检查,纠治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压实监管责任[2] - 宁河区纪委监委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收集游客对七星岛湿地、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的意见建议,针对服务态度、停车难、卫生等问题提出整改建议[2] - 整改措施包括提升基础设施、强化管理培训、疏导交通秩序、整治环境卫生等,以提升游客满意度[2] 文旅资源融合 - 蓟州区纪委监委开展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监督,排查安全隐患和廉洁风险,挖掘红色廉洁元素提升保护利用水平[3] - 南开区纪委监委围绕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资源,挖掘非遗中的廉洁元素,推动"非遗+"融合以焕发文化遗产新活力[3] - 通过文旅资源与廉洁元素结合,助力清廉天津建设并转化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3]
八大“国字号”活动领衔2025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打造文化盛宴
郑州日报· 2025-07-23 08:56
黄河文化月活动概况 - 2025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系列活动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核心主题,深度融合"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定位,通过"国字号"活动引领、文化遗产保护、群众参与互动三大板块打造文化盛宴 [1] - 活动自2021年起推出,是郑州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已成为郑州的"文化名片" [1] - 2025年活动将集中呈现12项重点活动及十大群众文化项目,全方位展现郑州文化底蕴,助力打造黄河古都群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1] "国字号"活动矩阵 - 本届文化月共引入8项国家级重磅活动,数量与层级创历年新高 [2] - 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美声)、古筝、管乐(铜管)全国选拔赛于6月7日至14日在郑州举办,拉开活动序幕 [2] - 第十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将吸引全国170支团队、5000余名4至16岁少年儿童参与,预计带动2万名观众及陪同人员汇聚郑州 [2] - "唱响黄河"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届全国声乐展演将汇集120余位全国知名歌唱家以"黄河"为主题献唱 [2] 文化传播创新 - 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已连续举办两届,累计吸引4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诗词与传统文化等议题展开研讨,提出AI技术赋能传播等实践方案 [3] - "天地之中·'镜'界郑州"全国摄影展、全国网络文学采风创作活动、"秀我中国"创作者大会等活动将从影像、文学、新媒体等多元维度创新黄河文化传播载体 [3] - 2025微博文化之夜活动将联动敦煌、龙门、云冈、麦积山石窟等文化IP,探讨中华文明瑰宝的保护与出海路径 [5] 文化遗产保护 - "裴李岗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聚焦新石器时代考古成果,揭示郑州在早期文明进程中的核心地位 [4] - 郑州商城与夏商文明暨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将迎来国内外夏商文化研究学者50人,深化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都城核心地位的认识 [4] - 同步策划郑州商城遗址书院街贵族墓地等考古成果展,推动学术资源向公众教育转化 [4] 群众文化活动 - 十大群众文化活动涵盖舞蹈、合唱、戏曲、书画、太极拳等,覆盖城乡社区,搭建文化惠民桥梁 [6] - 山河艺术节·中国戏剧梅花奖精品展演计划推出102场中外文艺演出,组织36场公共活动,打造"郑州有戏"惠民文化品牌 [6] - 2027年第十一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终评及颁奖活动将落地郑州,本届文化月已启动前期预热 [6] 活动战略意义 - 活动通过国家级活动与在地文化资源的深度耦合,为郑州建设人文之城注入新动能 [7] - "学术研讨+大众参与""传统底蕴+现代表达"的双轨模式彰显中华文明探源的严肃性同时激发城市文化活力 [7] - 郑州正以黄河文化为纽带,加速构建"立足中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文化传播格局 [7]
江苏文旅高质量落实“十四五”规划
江南时报· 2025-07-21 17:21
江苏文旅"十四五"规划成果总结 艺术创作成果 - 锡剧《烛光在前》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戏剧作品《打折》获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 昆剧《瞿秋白》扬剧《郑板桥》获第十六 十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 - 实施文艺"名师带徒"计划 2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5人获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 [3] - 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 获评全国文旅领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3] 公共文化服务 - 新评定一级图书馆占比全国第一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 [4] - 实施"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 实行"以需定供 区域互送"模式 [4] - 创新开展"家门口"看大展 赏好戏 享非遗系列活动 [4] 文化遗产保护 - 5个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兴化市入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6]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增至12个(全国第一)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2个 国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27人(全国第二) [7] - 编制完成《江苏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 创作《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长江春色图》 [7] 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2138家(全国第一) 实现营业收入1.61万亿元(占全国11.3%) [8] - 接待境内外游客10.9亿人次(增长15.8%) 旅游总收入1.34万亿元(增长11.5%) [8] - 率先开展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 推出"苏旅贷""乡旅E贷"专项金融产品 [8][9] 文旅空间布局 - 构建"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空间体系 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 [11] - 制定旅游景区度假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打造"沉浸城市"休闲空间 [11] - 建好"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 组织国际文旅资源推介活动 [11] 文旅数字化 - 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形成3.82亿条数据资产 对6468家监管单位实时监测全覆盖 [12] - 推出"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示范项目 苏州"拙政问雅"等数字文旅新产品 [12] - 制定旅游业标准47项 发布全国首个跨国合作地方标准 [13]
把“脆弱”壁画录入“数字世界”
科技日报· 2025-07-17 09:12
据介绍,晋之源博物馆数据储存中心储存了1000TB山西文化遗产数据,其中壁画数据有上万平方 米,储存量达200TB,这一量级相当于20万部4K电影。李茂斌说,即使遭遇自然灾害或意外损坏,这些 原壁画也能在数字世界中找到完整"替身",为研究、修复与展示提供支撑。 壁画是最原始的绘画形式。目前,山西发现并保存较好的古代壁画总面积达2.5万余平方米,其中 寺观壁画存量为全国第一。 "山西壁画艺术和史料价值极高,不少是全国孤例。但因其太过分散且位置偏远,人们欣赏研究不 便,同时壁画保存状况也不容乐观,面临着损毁危险。"晋之源博物馆副馆长李茂斌说,对壁画进行数 字化存录,为"脆弱"壁画建立数字档案,是有效之举。 2009年起,晋之源博物馆组建数字化团队、购买高精度扫描设备,在山西省文物局支持下,对山西 省境内壁画开展数字化采集。"这项工作技术难度不低,一是不能损毁壁画。二是要全面清晰记录壁画 色彩、线条、构图,留存'壁画当下状况'。三是对海量壁画数据进行图像拼接等后期处理。"李茂斌坦 言。 为避免扫描中伤害壁画,晋之源博物馆数字化团队在扫描前,实地勘探场地并制定科学方案,尽可 能把风险减少到最小。"扫描中,我们绝不碰触 ...
校地携手谱华章 青春聚力助“苏超”
镇江日报· 2025-07-13 07:54
校地共建模式 - 京口区文体旅局与江苏大学工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理念,为"苏超"赛事注入动能,推动文旅体商深度融合 [1] - 双方在赛事观看、活动保障、氛围营造等环节实现需求精准对接,构建校地协同服务新范式 [2] - 文体旅部门发挥政策引导与统筹协调作用,高校则依托青年人才储备优势,将志愿服务、艺术展演、文化传播融入赛事服务体系 [2] 赛事服务与城市活力 - 江苏大学师生组成镇江特色助威方阵,为足球比赛呐喊助威,将主场氛围推向沸点,展现高校与城市发展的深厚情感 [3] - 师生在镇江苏宁广场、Dugao咖啡艺术转角等"第二主场"观赛点进行艺术展演,吸引市民驻足,实现体育激情与城市生活的交融 [4] - 校地深度合作为赛事构筑坚实服务保障线,注入青春活力,推动镇江向更具活力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发展 [4] 文化融合与城市魅力 - 江苏大学教职工"声动光年"音乐社通过演唱传递对城市和赛事的美好祝福,诠释"文化+"的无限可能 [4] - 文体旅商互嵌互融展现城市生活的多元美好,体育的激情与城市律动完美契合 [4] - 高校智慧与城市发展血脉相连,青春力量与服务社会同向而行,形成推动城市发展的磅礴合力 [4]
【涨知识】暑假来临,这份旅游业税收政策小贴士请收好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12 09:07
旅游行业税收政策 - 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第一道门票收入免征增值税 [1][3] - 景区内观光项目(如电瓶车、游船等)收入需按"文化体育服务"缴纳增值税 [4][5] 旅行社税收计算规则 - 旅行社可选择以总收入扣除代收费用(住宿费、餐饮费、交通费等)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6][7] - 代收费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仅可开普通发票 [9][11] 个体工商户税收优惠 - 年应纳税所得额≤200万元部分可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12][15] - 月销售额≤10万元免征增值税 [12][15] - 直接用于农业观光活动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13][15]
A股收评:创业板指收涨0.16%,多元金融板块领涨
快讯· 2025-07-09 15:07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上证指数收跌0 13% 深证成指收跌0 06% 创业板指收涨0 16% [1] - 多元金融板块领涨 越秀资本 南华期货双双涨停 [1] - Kimi概念盘中走高 锋尚文化20cm涨停 [1] - 工程建设相关概念连日走高 四方新材领涨 [1] 行业板块 - 银行 短剧互动游戏 冰雪经济 谷子经济 游戏 白酒等概念日内收涨 [1] - 保险 稀土永磁 船舶制造 有机硅等概念日内走低 [1] 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1 5万亿 较昨日放量约500亿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约450亿 [1]
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鄂尔多斯分会场集中展演落幕
新华网· 2025-07-08 12:10
活动概述 - 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主题为"原生天籁韵民歌中华情",旨在展示我国民歌等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传承成果 [1] - 活动包括开幕演出、民歌节文化大集、原生民歌集中展演、文化惠民走基层、闭幕演出等内容 [1] - 共有65支传统音乐表演队伍参与展演 [1] 鄂尔多斯分会场 - 鄂尔多斯作为分会场之一,于7月4日至5日举办活动,以山河为幕搭建跨越时空的舞台 [1] - 展演内容包括田歌、山歌、牧歌、渔歌、号子、小调、丝竹等多种传统音乐形式 [1] - 7月4日晚在鄂尔多斯大剧院音乐厅举办演出,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原生民歌与器乐表演 [1] - 蒙古族长调表演获得观众热烈反响,掌声经久不息 [1] 响沙湾旅游区演出 - 7月5日在响沙湾旅游区举办演出,十余首精选节目次第呈现 [2] - 演出曲目包括山西左权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河曲民歌《放羊汉唱起爬山调》、江苏高邮民歌《隔趟栽》等 [2] - 终场压轴节目为山东邹城平派鼓吹乐《集贤宾》,展现传统鼓吹乐的非凡魅力 [2] 活动意义 - 活动是对我国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系统性保护成果的集中体现 [2] - 展现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 [1][2] - 鄂尔多斯通过"非遗+旅游"模式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 [2] - 活动让原生民歌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彰显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与文化基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