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传承传播
icon
搜索文档
感受非遗的“引力”与“张力”(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6-11 16:18
在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现场,有这样一对组合:50多岁的羌绣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飞针走线,身 旁的90后"种草官"热情介绍,吸引人们驻足围观。顾客当即买下好几件文创潮品。 (责编:卫嘉、白宇) 有人说,非遗是"老祖宗的高定"。在追求效率的现代洪流中,那倾注心神、追求极致的"慢工细活"里蕴 藏着精神的纯粹与时间的重量,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韧性、耐心和定力。活化非遗,是增强文化认同的 旅程,更是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生动实践。对于平视世界的年轻人而言,意义尤其深远。 在传承非遗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警惕那些浮于表面的、"快消式""内耗式"的转化。几分钟的"种草"视频 可以迅速点燃兴趣,但要让非遗的魅力持久流淌,还需要我们深入肌理,潜心探寻。 从陈列在玻璃罩里的"文物标本",到年轻人生活里的"常驻嘉宾",今日非遗生机蓬勃。当"极老"与"极 新"相遇,当小众技艺融入大众生活,期待非遗舒展"传统引力"与"时代张力"的双翼,飞向更辽阔的未 来。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10日 11 版) 这样的一幕,生动诠释着非遗"很古朴也很时尚"。它扎根于5000多年文明的沃土,汲取丰厚养分,也在 敞开怀抱,拥抱时代赋予的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