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面团过度发酵
icon
搜索文档
详解过度发酵!过度发酵的面团能做面包吗?我们用它来做了试验......| 面包实验室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7-10 14:00
面包发酵机制与影响 - 面团一次发酵过度会导致成品出现烤色浅、酒精味浓、口感松散发硬等问题[3][4][33] - 酵母在40℃左右活性最佳,但面团揉面完成温度应控制在20-30℃,夏季高温易导致出缸温度过高引发过度发酵[7][14] - 实验显示揉面温度相差4℃(25.6℃ vs 29.6℃)会导致发酵状态显著差异:29.6℃面团50分钟发酵后失去弹性,表面粗糙[10][13][15] 发酵过度的化学变化 - 酵母过度消耗糖分导致面团失去甜味,焦糖反应不足使烤色发白[42][44][45] - 乳酸菌/醋酸菌过量产生乳酸和醋酸,造成异常酸味和怪味[46][47] - 面筋过度松弛破坏二氧化碳保持能力,导致外皮增厚、内部气孔密集[50][52][53] 工艺控制关键 - 修复轻微发酵过度的面团需快速完成分割、醒发、整形等后续工序[56] - 单纯缩短发酵时间会导致面团延展性差,且损失风味物质积累[60][61] - 夏季需通过冰水、冷藏原料等方式控制揉面温度,避免出缸温度超过30℃[63][64] 实验数据对比 - 29.6℃面团二次发酵50分钟后膨胀饱满但表面粗糙,烘烤后体积未增大且外皮厚[28][31][33] - 25.6℃面团成品具有正常小麦风味,内部组织松软;29.6℃面团成品酒精浓度高出15分钟发酵后差异加剧[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