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自给率提升

搜索文档
政策春风催生饲料产业变革
经济日报· 2025-05-15 06:04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及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粮食进口不确定性增加,饲料粮稳定供应面临挑战 [1][2] - 我国传统饲料以玉米、大豆为主,人畜争粮矛盾突出,大豆、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量占粮食总进口量比重超90% [2] - 饲料粮供需矛盾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需提高饲料自给率以应对进口依赖风险 [2] 政策导向与解决方案 - 有关部门印发《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充分挖掘利用非粮饲料资源,推动饲料格局从"粮食依赖"向"多元供给"转变 [1] - 支持发酵饲料推广应用,加快农作物秸秆、糟渣类等地源性低值原料的加工利用,促进生物发酵工业副产品饲料化 [3] - 发展优质饲草产业(如苜蓿、羊草等),利用草原、中低产田和盐碱地,实现饲料替代与生态循环 [4] 非粮饲料资源潜力 - 我国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稻草等)、工业副产品(米糠、酒糟等)、厨余垃圾及动物屠宰下脚料等非粮饲料资源丰富 [1][3] -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餐厨垃圾转化为单细胞蛋白饲料或昆虫蛋白饲料(如黑水虻、黄粉虫) [4] - 屠宰场下脚料(骨骼、内脏等)经生物酶解技术可制成高营养动物源蛋白水解物,藻类(螺旋藻、小球藻)可作为优质水产饲料原料 [4] 技术与生态效益 - 现代育种技术、卫星遥感与智能灌溉系统扩展了饲草种植版图,实现"以草养地、以草促牧"的循环 [4] - 非粮饲料资源开发既可缓解粮食安全压力,又能降低养殖成本,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 [1][3] - 藻类饲料兼具净化废水功效,尿素作为非蛋白氮添加剂在反刍动物养殖中效果显著 [4] 行业转型与前景 - 政策与科技驱动的饲料革命串联农业、工业与生态循环,推动养殖业向高效低碳转型 [5] - 非粮饲料资源开发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