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icon
搜索文档
大学需要怎样的劳动教育
中国青年报· 2025-08-04 07:59
当前大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 存在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学科定位不准确、条件保障不到位、贯彻执行有偏差的问题 [1] - 劳动教育不真实、不全面、不鲜活的情况比较普遍 [1] - 不真实主要体现在未设置真实的专业化、职业化劳动场景,多采用人工化、模拟化场景 [2] - 不全面主要体现在未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重劳动技能轻价值观培育,轻综合育人效果 [2] - 不鲜活主要体现在缺乏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的教育理念和内容体系,脱离学生个体成长需求 [2] 大学劳动教育的三个核心维度 - 应体现"为了劳动的教育""通过劳动的教育""关于劳动的教育"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 [2] - 为了劳动的教育需面向真实劳动场景,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引入真实职业环境 [3] - 通过劳动的教育需面向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劳动实践与德智体美素养培育有机结合 [5] - 关于劳动的教育需面向创造性劳动的生命叙事,与个体生命成长历程结合 [8] 为了劳动的教育:真实场景构建 - 需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引导了解现代产业体系及不同岗位劳动形态 [4] - 需引导了解先进生产力对劳动者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和协作水平的新要求 [4] - 需引导全面把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完整劳动链条的各个环节 [4] - 需通过真实专业化劳动深化对劳动内涵的理解,实现与专业学习、职业生涯教育的融合 [4] 通过劳动的教育:全面发展路径 -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素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环节 [5] - 需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其本质是劳动价值观培育 [5] - 历史唯物主义层面:劳动创造历史和人本身,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和人的本质实现 [6] - 政治经济学层面: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来源,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 [6] - 教育学层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 [7] 关于劳动的教育:生命叙事整合 - 需通过生命叙事探索生命主题,建立人生连贯性、秩序感和身份认同感 [8] - 需提供多角色、多场景劳动实践以适应不同岗位需求,体现专业性、复杂性 [9] - 需运用生命叙事的情境化结构打通过去、现在、未来的劳动场景 [9] - 宏观叙事过程是塑造自由自觉本质力量的过程,实现实然与应然世界的统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