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组织工程
搜索文档
我国科学家向“困扰近6亿人的病痛”发起进攻
新华社· 2025-08-06 21:13
骨关节炎治疗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流线型氧化锌嵌合可注射水凝胶,能严丝合缝填充软骨缺损、稳定支撑骨头并显著提高软骨再生效率 [2][3] - 该水凝胶具有独特流体力学特性,注射后能贴合不规则创面,为骨关节炎治疗及软骨再生开辟新路径 [3] - 水凝胶可响应炎症信号释放锌离子和基因药物miR-17,吸引干细胞分化为新软骨细胞并关闭软骨降解机制 [4] 技术原理与创新 - 核心技术为"流线型氧化锌纳米颗粒",兼具注射顺滑性和植入后坚固性 [4] - 材料需满足流动性好、支撑性强、基因递送效率高、生物安全性高、成本低等多重条件 [6] - 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被国际媒体评价为"再生医学里程碑式突破" [4] 研发历程与团队 - 天津大学李楠教授团队平均年龄30岁,历时3年攻克技术难题 [5] - 研究涉及材料合成、机制解析、动物验证等跨学科协作,团队通过大量实验验证氧化锌纳米颗粒作用机制 [6] - 团队采用"产—学—医"联动模式推进临床转化,目前已完成雄性大鼠实验,正进行大动物模型验证 [8] 行业影响与前景 - 全球骨关节炎患者近6亿人,现有治疗手段仅能缓解症状无法重建软骨结构 [3] - 该技术可拓展至风湿类疾病、椎间盘退变、运动损伤修复等领域,有望实现"一针修复软骨" [7] - 全球研究趋势正从消炎转向再生修复,中国在骨组织工程领域论文和专利数量增长显著 [7] 产业化挑战 - 纳米材料规模化生产面临一致性与质量控制难题 [8] - 动物模型与人体差异可能影响临床转化效果 [8] - 需突破多学科协作壁垒、新药审批周期长、研发费用高等行业共性瓶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