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生医学
icon
搜索文档
Cell Stem Cell:陈跃军/熊曼合作开发新型帕金森病细胞疗法
生物世界· 2025-11-03 12:21
帕金森病疾病背景与治疗现状 - 帕金森病是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着约1%-2%的65岁及以上老人[2] -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预计到2040年全球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将超过1400万[2] - 当前主流治疗方法如左旋多巴在疾病早期有效,但效果会逐渐下降并伴随运动障碍等副作用[2] - 细胞疗法通过向大脑补充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望提供更有效且副作用更少的治疗方法[2] 最新科研突破:SphereDiff 3D细胞培养系统 -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SphereDiff的三维分化技术,能够从人类多能干细胞高效且稳定地生成高纯度的中脑多巴胺能前体细胞[3][4][5] - 该技术生成的移植细胞完全恢复了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多巴胺水平,并纠正了其运动功能障碍[4] - 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移植的mDA神经元亚型和胶质细胞的模式化分布特征[4][9] - 通过TX-SISBAR技术阐明了供体细胞移植后的克隆谱系命运,并基于此优化技术清除了异源谱系细胞[4][9] 相关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 研究团队此前还开发了从人类多能干细胞高效分化生成A10亚型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8] - A10 mDA神经元可特异性整合到小鼠大脑神经回路,发挥抗焦虑、改善抑郁样行为的效果[8] - 该研究表明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亚型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8] - 这项研究为再生医学领域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帕金森病细胞治疗策略[7]
Nature子刊:首次将人类肾脏类器官与猪肾脏融合,并成功移植到体内
生物世界· 2025-11-03 12:21
文章核心观点 -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可扩展、可重复且经济的方法,用于从人类多能干细胞(hPSC)系统化生产人类肾脏类器官 [2][3][6] - 该研究首次成功将hPSC-肾脏类器官通过常温机械灌注技术整合到离体猪肾脏中,并证实了移植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未引发显著免疫反应 [3][8][11] - 这项突破为利用类器官进行离体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铺平了道路,是再生医学和个性化医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3][10][11] 技术方法与突破 - 新技术利用微聚集和基因工程技术,能够规模化生产数千个具有转录多样性和不同肾细胞类型分化能力的人类肾脏类器官 [6][8] - 研究首次将人类肾脏类器官与连接到常温灌注机的活猪肾脏结合在一起,并在移植回猪体内24小时和48小时后,类器官仍保持活性且与猪肾脏组织融合 [8] - 通过单细胞RNA测序、CRISPR–Cas9工程、共聚焦显微镜等多种技术手段验证了移植后人体来源细胞的存活和功能 [8] 应用前景与目标 - 结合类器官和体外灌注技术,可在完全可控条件下实现对器官的离体细胞治疗,长期目标是在器官移植前通过细胞治疗实现器官的再生或修复 [10] - 该技术有望减少患者的移植等待时间,并增加可供移植的健康器官数量 [10]
就在明天!观众报名!第三届八大处整形美容产业论坛
思宇MedTech· 2025-10-30 12:20
大会基本信息 - 第四届中国整形外科与再生医学发展大会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整形美容外科会议将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北京举行 [2] - 同期举办第三届八大处整形美容产业论坛 由北京八大处整形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医疗整形美容业协会主办 [2] - 会议地点为北京市银保国际会议中心 [4] - 参会免费 现场设有企业产品展览 [3] 主论坛议程 - 主论坛会议时间为2025年10月31日上午 会议规模约500人 地点在北京银保国际会议中心三层大会议厅 [5] - 议程包括开幕式、主题演讲和八大处整形医学概念验证中心启动仪式 [6] - 主题演讲涵盖创新医疗技术落地、医疗器械创新商业化、成果转化早期投融资、抖音医美美学IP运营、皮肤芯片技术、组织工程耳廓再生、HydroMg皮肤抗衰应用等多个前沿话题 [6] 创新转化大赛 - 第三届整形外科创新转化大赛决赛将于10月31日下午13:30-18:25举行 由北京八大处整形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关村器械园有限公司主办 [7] - 大赛聚焦整形外科与医美领域的创新成果 涵盖材料、器械、设备与数字化应用等多个方向 [7] - 参赛项目路演包括医用皮肤组织粘合剂、琼脂糖凝胶填充剂、植发机器人、智能控糖创面敷料、皮肤衰老器官芯片等15个创新项目 [8] 医美投融资分论坛 - 医美投融资分论坛会议时间为2025年11月2日9:00-16:40 会议规模120人 地点在一层第1+2会议室 [9] - 主办单位为八大处整形医学概念验证中心、思宇MedTech、金雨茂物 协办单位包括清华科技园医工交叉创新中心和紫牛基金 [9] - 上午场议程包括医美产业现状及投资机会、轻医美行业发展与投资、基金整合医美上下游、干细胞外泌体修复、胶原基材料、高能单极射频、再生医学研究等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 [9][10] - 下午场议程涵盖启迪大健康投资、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产业、国产激光设备、无针给药技术、功能核酸纳米技术、合成生物蛋白材料、重组胶原蛋白、PDRN应用等话题 [10] 其他分论坛与活动 - 大会共设置9个分论坛 包括医美类医疗器械安全与合规、技术经理人、数智医美、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转化、医疗合作共建、眼整形金刀赛总决赛等 [11][17][22][24][27][29][33] - 第五届中国眼整形金刀赛美吉拉杯总决赛将于11月2日8:00-17:30举行 包含手术直播和评委打分环节 参赛医生来自上海九院、华西医院等知名机构 [29] - 目标参会人群包括医疗器械与医美企业代表、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投资机构代表、监管专家与行业观察者 [37]
2025年再生医学大会将在迪拜举行
商务部网站· 2025-10-30 00:03
阿通社10月23日消息,2025年再生医学大会将于10月24日至25日在迪拜举行。大会由美国脊柱中心 主办,联合阿布扎比生物银行和美国再生医学学会共同举办。来自区域与全球的专家将围绕细胞研究、 线粒体医学、功能医学、干细胞激光应用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展开交流,并探讨在美容治疗、激素调节、 关节退行性疾病及脑部疾病治疗中的创新方法。 (原标题:2025年再生医学大会将在迪拜举行) ...
观众报名!即将启幕!第三届八大处整形美容产业论坛
思宇MedTech· 2025-10-29 10:30
大会基本信息 - 第四届中国整形外科与再生医学发展大会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整形美容外科会议将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北京举办[2] - 同期举办第三届八大处整形美容产业论坛[2] - 会议地点为北京市银保国际会议中心[4] - 参会免费,现场设有企业产品展览[3] 主论坛议程 - 主论坛会议时间为2025年10月31日上午,会议规模约500人,地点在北京银保国际会议中心三层大会议厅[5] - 论坛将举行八大处整形医学概念验证中心启动仪式[6] - 主题演讲涵盖创新医疗技术产业化、医疗器械创新商业化落地、成果转化早期投融资实践等议题[6] - 演讲嘉宾来自清华大学、国科恒泰、京石科创集团、字节跳动等机构与企业[6] 创新转化大赛 - 第三届整形外科创新转化大赛决赛将于10月31日下午13:30-18:25举行,由北京八大处整形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关村器械园有限公司主办[7] - 大赛聚焦整形外科与医美领域的创新成果,涵盖材料、器械、设备与数字化应用等多个方向[7] - 参赛项目包括医用皮肤组织粘合剂、琼脂糖凝胶填充剂、植发机器人、皮肤衰老器官芯片等16个项目[8] 医美投融资分论坛 - 医美投融资分论坛会议时间为2025年11月2日9:00-16:40,会议规模120人[9] - 论坛议题包括医美产业现状及投资机会、轻医美行业发展趋势洞察、基金手段整合医美上下游等[9] - 演讲嘉宾来自金雨茂物投资、紫牛基金、天穆私募基金等投资机构[9][10] - 下午场议题涵盖国产医美光电设备出海、高端国产化激光设备、无针给药技术、合成生物蛋白材料等[10] 其他分论坛信息 - 大会共设置9个分论坛,包括医美类医疗器械安全与合规分论坛、技术经理人分论坛、数智医美分论坛、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转化分论坛等[11][17][22][24] - 第五届中国眼整形金刀赛美吉拉杯总决赛将于11月2日举行,参赛医生来自上海九院、华西医院等知名机构[27][29] - 目标参会人群包括医疗器械与医美企业代表、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投资机构代表、监管专家与行业观察者[37]
和元生物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7 21:3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净亏损1.62亿元,同比减亏2765.35万元 [1] - 细胞和基因治疗CRO业务收入6199.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1% [1] - 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业务收入9670.2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72% [1] - 其他主营业务(包括科研试剂、细胞存储及制备服务等)实现收入2138.6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99% [1] 业务运营与订单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新增CDMO订单超过1.2亿元 [1] - 帮助客户获得中美IND申报批件16个,其中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件2个 [1]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累计获得国内外IND批件60项,涵盖溶瘤病毒、AAV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多个前沿方向 [1] - CRO业务服务客户超过14700家研发实验室 [3] 技术研发与知识产权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支出为3466.1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9.22% [2] - 新增发明专利1项、国内注册商标6项,新增发明专利申请2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8项、国内注册商标申请5项 [2] - 公司构建了CRO、CDMO和再生医学三位一体技术与生产体系,拥有全面的细胞和基因治疗CRO/CDMO技术平台 [2] - 公司初步实现智能设计-模型搭建-算法验证-大数据反馈闭环,提升了载体筛选与工艺开发的效率 [3] 产能与设施 - 公司上海临港新片区产业基地已拥有11条GMP载体生产线与18条GMP细胞生产线 [3] - 具备5L-500L质粒发酵规模与50L-2000L悬浮细胞培养能力 [3] - 临港产业基地一期已全面投产,产能利用率处于爬升阶段 [3] 市场拓展与行业动态 - 海外市场通过学术亮相+平台搭建+精准营销策略稳步推进 [3] - 公司积极拓展再生医学领域,已开展干细胞、免疫细胞、外泌体等新兴业务 [3] - 在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专家评审工作中,五款高价的CAR-T药物在专家评审阶段被一致通过 [4] - 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仍处于成长期 [4]
人均预期寿命将超越80岁大关!衰老终点如何改写?
第一财经· 2025-10-26 20:34
国家健康目标与人口结构变化 - 国家卫健委在“十五五”规划中提出将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2024年的79岁提升至80岁左右[3] -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3.1亿人老龄化趋势加剧[3] - 全国已有8个省份率先突破人均预期寿命80岁大关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6] 肿瘤治疗进展与慢病化管理 - 肿瘤免疫治疗成为破解老龄化及慢性疾病多发困境的关键突破口中国已成为推动肿瘤治疗进入精准免疫时代的重要力量[7] - 通过早期筛查和多种治疗手段肝癌患者生存率有望大幅提升未来肝癌可被作为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管理[8]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目前已高达71%[8] - 液体活检等新技术正加速应用于癌症早筛通过肝脏超声+甲胎蛋白对高危人群定期筛查能显著提高早期肝癌发现率[9] - 全球有60%以上的肝癌病例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包括病毒性肝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酒精摄入等[13] - 未来25年若早期肝癌患者比例达60%以上患者生存率有望从目前的14%提高到60%-70%[13] 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健康管理 - 人工智能技术普及正深入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检测通过可穿戴医疗设备医生能实时监测患者生理体征数据让诊断更精准[13] - 基于AI的“泛血管健康指数”可综合评估患者临床数据影像特征及基因组信息实现精准风险分层和治疗决策[14] - 通过可穿戴设备与家庭医生APP联动对高血压进行数字化慢病管理可将管理覆盖率提升20%以上[14] - 诺华公司建议借助人工智能让更多人掌握健康指标让血压血糖和血脂管理成为常规健康实践的一部分[14] - 基于区域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能够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升15%以上[15] 再生医学与适老化技术创新 - 干细胞凭借其独特再生与修复潜能直击衰老核心组织器官功能性衰退是实现人均预期寿命目标不可或缺的技术引擎[17] - 国务院颁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为包括干细胞在内的前沿技术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18] - 防跌倒检测护理机器人脑机接口设备等先进设施已逐步进入智慧养老和康复领域延伸至家庭社区等场景缓解护理人员短缺压力[19] - 适老化技术研发需与企业社区家庭养老机构展开全方位合作建立精准需求采集及产品有效性测试机制[20]
老有所依|人均预期寿命将超越80岁大关!衰老终点如何改写?
第一财经· 2025-10-26 16:20
人均预期寿命的进一步提升,关键在于降低主要致死疾病的死亡率,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 在重阳节临近之际,国家卫健委在"十五五"规划中提出,未来五年将中国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从2024年 的79岁基础上再提升1岁,达到80岁左右的目标。 专家指出,人均预期寿命的进一步提升,关键在于降低主要致死疾病的死亡率,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 癌症。而在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人口结构的变化。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 口已超3.1亿人,老龄化趋势加剧。 应对老龄化问题,不仅要解决护理短缺、老年人就医难等问题,更要加强创新疗法的研发和投入,并积 极应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和新模式赋能,解决老年人在用药、陪护、紧急救助、基本生活方面的需求, 让更多老年人活得有尊严。 肿瘤"慢病化",癌症有望彻底根治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曾在多年前就说过:"如果你 没活到85岁,别说自己很长寿。"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改善,人均预期寿 命会进一步提高,这是社会进步与医疗卫生水平提高的结果。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8个省份率先突破人均预期寿 ...
再生医学里程碑!上海九院李青峰/黄如林团队全球首次实现脂肪跨胚层再生,登上中国工程院院刊 Engineering
生物世界· 2025-10-26 16:00
技术范式突破 - 首创“组织→新组织”重编程新范式,无需细胞层面操作即可直接激活成人脂肪组织的内源性跨胚层分化潜能[4] - 实现从“细胞操作”到“组织直接再生”的范式跃迁,规避传统类器官构建技术导致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和微环境损伤[3][4] 核心技术优势 - 组织层面重编程完整保留脂肪组织中多类细胞的生态位和协同稳态,规避细胞操作导致的基因组不稳定风险[7] - 突破胚层限制,首次将脂肪组织定向分化为内胚层功能性胰岛类器官和外胚层神经样组织(TUJ1+/GFAP+阳性率>85%)[7] - 重编程全程无细胞多能态和传代过渡,体内长期试验无致瘤性,结合患者自体来源实现个性化安全再生疗法[7] 骨髓类器官应用 - 功能性人源化骨髓类器官植入小鼠皮下12周发育为约30mm³骨化中心,精准模拟天然骨髓微环境[9] - 其造血支持能力显著优于天然组织,移植人脐血CD34+细胞后人CD45+细胞嵌合率达67.12%,远超对照组鼠股骨的24.55%[9] 胰岛类器官应用 - 构建的胰岛类器官获得20.15% CP+ NKX6.1+功能性β样细胞,平均每器官含3000个,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量提升3.14倍(0.74→2.31 μIU/10³细胞)[10] - 移植至糖尿病模型鼠肾包膜下,两周内血糖恢复稳态并维持12周,血清人胰岛素分泌量增加1.6倍且应答加速,实现91天长期血糖调控[10] 神经样组织应用 - 神经球阶段Nestin阳性率>85%,分化后获得神经元谱系与神经胶质谱系,干性基因表达上调>8倍,神经元分化期标志物提升>6倍[11] - 首次实现脂肪组织向功能性神经样组织的跨胚层转化,为神经修复提供革新性平台[11] 产业化前景 - 脂肪组织作为“天然干细胞仓库”,每年全球抽脂手术可获取数吨生物材料,使患者用自身脂肪“定制”器官成为可能[13] - 该技术为糖尿病、血液病、神经损伤提供安全、经济、可规模化的治疗新策略,研究团队已启动糖尿病治疗的临床转化研究[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