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医学

搜索文档
爆款出圈又陷专利纠纷,绽美娅用“造皮技术”能讲好护肤品故事吗?
搜狐财经· 2025-08-02 14:37
核心观点 - 绽媄娅品牌因宣传片《造皮肤的人去做护肤品》受到市场关注,但随后陷入与艾尔肤的专利侵权纠纷 [1][2][4] - 行业关注点从重组胶原蛋白转向"再生医学"概念,但该领域存在科研成果转化与商业宣传的博弈 [1][16][17] - 绽媄娅球PDRN能量棒成为爆款产品,30支标价999元,李佳琦直播间售价259元,已售出18万+ [19][21][23] - PDRN成分在护肤品中的应用价值存在争议,其透皮吸收效果和安全性仍需更多研究 [21][24] 专利纠纷 - 艾尔肤指控绽媄娅宣传片中"中国人造出首块人造皮肤"等表述侵犯其专利(专利号200710018913.6) [2][4] - 绽媄娅回应称相关专利已失效,其使用的是自研"3D表皮模型构建方法"(专利号ZL201710460494.5) [4][8] - 法律专家指出专利失效后技术进入公有领域可自由使用,但失效前的侵权行为仍可追责 [8] 公司背景 - 绽媄娅是佰鸿集团旗下佰傲再生的精准抗老护肤品牌,成立于2016年 [9][10][12] - 佰鸿集团成立于2016年,参保人数1人,实控人邓志宏持股98.25% [10][11] - 佰傲再生布局再生医疗、再生科技护肤、再生食品三大业务,旗下还有芙笙集、源媄品牌 [13] 产品技术 - 球PDRN能量棒采用"氧化透明质酸-PDRN-多肽纳米乳液"技术(专利号ZL202310633541.7) [23] - 宣称"DTSS皮肤智能靶向超分子技术"可使PDRN真皮层渗透率提升427.34% [24] - 但PDRN分子量大难透皮,其效果数据来自3D皮肤模型而非人体试验 [24] 行业趋势 - 再生医学在护肤领域应用包括干细胞疗法、PRP疗法、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等 [16] - 目前再生医学在护肤中主要通过激活皮肤自身再生潜能实现修复,而非真正"再生" [16][17] - 行业需面对专利归属、功效宣称边界、技术转化尺度等问题 [27] 市场表现 - 5月李佳琦直播间20万份PDRN球能量棒瞬间售罄 [2] - 天猫旗舰店显示18万+人已购买该产品 [21] - 部分消费者反馈使用后出现过敏反应 [24]
政策破冰,2000亿抗衰老赛道爆发,市场新蓝海浮现
搜狐财经· 2025-07-31 01:31
当70后开始研究家用除皱仪、80后把抗衰保健品加入购物车、90后为"早C晚A"护肤公式买单——一场全民参与的"抗衰老大战"早已在 消费市场悄然打响。 过去,抗衰老市场虽发展迅猛,却常游走于监管模糊地带,部分产品功效宣传夸张甚至涉嫌违规。国家卫健委此次表态,被业内视为 行业规范化的起点,预示未来将有更明确的行业标准与监管框架落地。 政策导向的转变,折射出社会需求的深刻变化。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19%,中老年群体对抗衰产品需求 激增;与此同时,90后、00后年轻一代凭借超前的健康意识,成为抗衰老消费新主力军。政策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双重驱动,为抗衰老 产业开辟了广阔空间。 02 市场井喷:三大主力撑起千亿版图 抗衰老市场的繁荣,在多个消费领域清晰可见: 衰老是一个自然的、不可逆的生物学过程。根据WISEGUY《全球抗衰老市场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抗衰老产品市场规模达2662亿 美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未来市场将以8%的复合增速快速增长。 01 政策破冰:国家首次为抗衰老正名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抗衰老产业,加强基因技术、再生医学等在抗衰老领域的研发应用。这一表述虽简 ...
正海生物迎来股东密集减持 技术驱动毛利率超90%
长江商报· 2025-07-28 11:04
股东减持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秘波海自去年8月5日至今年2月3日累计减持5%股权 持股比例从42 53%降至37 53% 套现约3 70亿元 [1][7] - 二股东Longwood持续减持 持股比例从上市初的14 85%降至9 27% 套现约2 07亿元 [6][7] - 一二股东合计套现近6亿元(5 77亿元) [4][7] - IPO前七大股东中已有六大股东实施减持 其中四名股东完成清仓退出 [5][6][8] 公司经营业绩 - 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2 16亿元 同比增长7 39% 净利润0 95亿元 同比增长19 74% [1] - 机构预测2020年全年营收3 38亿元 净利润1 31亿元 同比增幅约20% [2] - 2013-2020年连续8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两位数增长 [2] - 2020年受疫情影响 口腔科等主营收入来源科室5月才恢复运营 但业绩仍超市场预期 [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主营业务为生物再生材料研发生产 产品包括口腔修复膜 皮肤修复膜等软组织修复材料和骨修复材料 [2] - 2012年以来产品毛利率持续超过90% [2] - 2019年研发投入0 21亿元 占营收比例7 65% [3] 股价表现 - 股价在2020年7月15日达历史高点127 03元/股(后复权) [8] - 随后股价持续下行 2021年2月4日跌至69 41元/股低点 较高点下跌42 90% [8] - 2月23日股价小幅回升至72 53元/股 [8] 公司背景 - 2003年由正海集团及Longwood共同出资241万美元设立 [5] - 2017年5月16日在创业板上市 [5] - 高新技术企业 专注于再生医学领域 [1]
毓璜顶医院启动全球首个外泌体雾化治疗哮喘临床研究
齐鲁晚报网· 2025-07-18 09:58
临床研究启动 - 烟台毓璜顶医院启动全球首个雾化吸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中至重度哮喘的Ⅰ期临床研究 注册号为ChiCTR2500105903 [1] - 研究由宋西成教授牵头 与山东省齐鲁细胞治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展 采用单中心、随机、单臂设计 [1] - 研究首次探索雾化吸入方式给药 旨在让外泌体直接作用于肺部靶器官 标志着再生医学在呼吸疾病领域的创新突破 [1][3] 技术原理与优势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免疫调节、抗炎和组织修复潜能 被视为哮喘治疗新星 [3] - 雾化吸入方式可高效精准调控哮喘相关炎症与重塑过程 同时降低全身性副作用风险 [3] - "无细胞疗法"相比直接干细胞移植 在安全性和操作便利性上展现显著优势 [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Ⅰ期研究将评估不同剂量下MSC-Exo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为后续有效性研究确定临床剂量 [6] - 研究成果有望为哮喘患者提供全新治疗选择 填补外泌体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国际空白 [6] - 对推动再生医学和精准治疗在呼吸领域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6] 参与方表态 - 宋西成教授强调该研究代表哮喘治疗前沿方向 医院将全力支持项目高质量完成 [4] - 山东省齐鲁细胞治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诺提供符合GMP标准的MSC-Exo制剂 全力配合临床团队 [4] - 临床研究管理办公室表示将以科学严谨态度推进项目 为国际哮喘治疗提供高质量循证依据 [4]
2025昌平医药健康金融投资创新论坛举办 昌平未来创投联盟—生命谷金融服务站正式设立
证券日报网· 2025-07-08 19:35
论坛概况 - 2025昌平医药健康金融投资创新论坛在北京昌平举办,旨在推动医药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并强化昌平区作为创新高地的地位 [1] - 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川出席并强调公司通过资本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转型支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1] 资本支持与产业布局 - 北京国管设立并运营千亿元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其中规模达200亿元的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于2024年在昌平设立 [1] - 医药健康基金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出资超过4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50亿元,重点布局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领域 [1]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AI技术成为推动再生医学临床转化的关键力量,在生物材料设计、药物靶点预测和临床流程优化等方面发挥作用 [1] - 合成生物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采用工程化理念设计改造生物体,未来将推动更廉价药物和能源的获取 [1] 金融服务与生态建设 - 生命谷金融服务站正式设立,旨在链接银行、投资机构、券商等金融资源,形成集群效应 [2] - 服务站将通过路演沙龙、产业论坛等活动促进金融机构、生态企业与产业服务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
灵长类自体胚胎干细胞成功构建
科技日报· 2025-07-04 09:10
研究突破 - 昆明理工大学团队首次通过胚胎分割技术从单个灵长类胚胎培育出健康活体猴及遗传背景完全匹配的自体胚胎干细胞[1] - 首次获得遗传背景一致的灵长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干细胞[1] - 在23对分割胚胎中获得两只健康猴及自体干细胞,另有一例在孕中期流产前成功建系[1] 技术细节 - 采用8细胞期3∶5分割策略,用5/8胚胎细胞移植,3/8胚胎细胞建立干细胞系[1] - 从一只猴体内获得遗传匹配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干细胞[2] - 自体胚胎干细胞细胞异质性更低、转录噪音更小,基因组稳定性相关基因表达更显著[2] 应用价值 - 为人类再生医学研究开辟新路径[1] - 解决了干细胞治疗中的免疫排斥难题[2] - 为未来器官修复、疾病治疗等再生医学应用奠定重要基础[2] 临床进展 - 3只健康猴存活至今(1岁、2岁和5岁),生长指标正常[2] - 在人类辅助生殖胚胎上成功建立分割来源的胚胎干细胞[2] - 相关技术已申请专利[2]
2025中国轻医美行业现状报告
嘉世咨询· 2025-07-02 21: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轻医美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人民币,预计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超20%,非手术项目占比扩大,注射类和光电类是增长双引擎 [9] - 产业链上游技术壁垒高、集中度高,国际品牌主导但国产替代加速;中游分散竞争激烈,获客成本高、服务同质化;下游互联网平台在信息分发和导流中起关键作用,商业模式待重塑 [9] - 消费者群体年轻化、普适化,需求向精细化、个性化转变;行业监管趋严,推动合规化、透明化发展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章:中国轻医美行业发展总览 - 轻医美定义介于手术医美与生活美容之间,核心项目分注射类、光电类及其他,与传统手术医美有区别也有联系 [12][13][15] - 行业发展历经萌芽与探索期(2015年以前)、市场快速成长期(2015 - 2021年)、规范与整合期(2022年至今) [19][20][21] - 宏观环境:政策监管趋严促合规,鼓励创新研发;经济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颜值经济”崛起;社会审美观念变迁、KOL影响大、消费群体扩大;技术上材料与设备有突破 [24][25][27] 第二章:中国轻医美市场规模与消费者洞察 - 市场规模2018年约650亿,2023年超1500亿,预计2025年突破2500亿,未来年均增速15% - 20%,非手术项目占比持续提升 [30][31][34] - 细分项目中,注射类以玻尿酸、肉毒素为主导,再生材料崛起;光电类含紧肤抗衰、皮肤年轻化/嫩肤、脱毛等项目 [36][37] - 消费者画像:年龄上90后、95后是主力,00后崛起,30 - 40岁贡献高客单价;性别上女性为主但男性增长快;城市分布上一线和新一线是核心,二三线增速超一线 [39] - 消费行为:决策动因是“悦己”,信息获取以线上为主,消费频次和客单价差异大,未来消费趋势是抗衰年轻化日常化、男性市场崛起、需求多元化个性化 [40][41][44] 第三章:产业链全景深度剖析 - 上游:竞争格局高技术壁垒,国产替代加速;主要产品有玻尿酸、肉毒素、胶原蛋白、再生材料;主要设备含激光、射频、超声等;制造商议价和盈利能力强,毛利率普遍超70% [46][47][52] - 中游:机构分公立医院、大型连锁、中小型民营诊所;竞争格局高度分散、同质化竞争激烈;商业模式是“低价引流 + 后端转化”,面临高获客成本和价格战挑战 [54][55][57] - 下游:平台分垂直医美平台和综合电商/生活服务平台;商业模式是流量变现,向深度服务转型;对中游机构是双刃剑,机构尝试打造私域流量降低依赖 [60][62][63] 第四章:市场竞争格局与核心玩家分析 - 行业整体竞争:上游集中度高,中游极低,下游相对较高;竞争要素包括品牌、价格、技术、服务、合规性 [64][65] - 上游厂商竞争:国内龙头如爱美客、华熙生物等崛起;国际巨头如艾尔建、高德美等有不同策略 [68][69][70] - 中游服务机构竞争:全国性连锁品牌有资本和管理优势但面临挑战;区域性强势品牌有本地优势;新兴精品诊所和医生个人品牌具活力 [72][74] - 资本市场动态:投资热点集中在上游新材料、中游连锁化、产业链赋能;上游上市公司高增长高毛利,中游盈利有挑战 [75][76][77] 第五章:监管政策与行业合规性分析 - 核心监管法规体系涵盖机构准入、医师执业、药品器械审批、广告宣传等方面 [79][80][83] - 近期监管动态打击非法医美活动,压缩“灰色地带”,利好合规企业 [84][85] - 行业存在超范围经营、非合规从业人员等不合规问题,合规化增加企业成本但提升竞争力 [86][87][88] 第六章:行业挑战、机遇与未来趋势 - 行业挑战:中游价格战压缩利润,产品服务同质化,专业人才短缺,消费者信任和医疗纠纷风险大 [91][92][93] - 未来机遇:市场渗透率提升空间大,技术创新驱动升级,消费者需求精细化个性化,产业整合与品牌化连锁化趋势加强 [95][96][99] - 未来趋势:从“营销驱动”回归“医疗本质”,上游国产替代深化,数字化与AI技术赋能,“轻医美 +”概念延伸 [100][101][103]
万和财富早班车-20250702
万和证券· 2025-07-02 09:53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对国内金融市场进行了综合分析,涵盖宏观消息、行业动态、上市公司聚焦、市场回顾及展望等方面,指出上证指数短期有上冲预期但增量空间有限,热点板块存在反复博弈价值 [13][14] 宏观消息汇总 - 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改善 [6] - 我国首个“高端有色金属材料创新联合体”发布年度工作报告,成功突破8项共性关键技术,解决18项“卡脖子”技术 [7] 行业最新动态 - 固废专项整治行动启动,相关个股有国泰环保、华新环保等 [9] - 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相关个股有泓博医药、星昊医药等 [9] - 再生医学领域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相关个股有正海生物、冠昊生物等 [9] 上市公司聚焦 - 智明达拟定增募资不超2.13亿元,用于无人装备及商业航天嵌入式计算机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11] - 普利特拟10亿元投建塑料改性材料华南总部及研发制造基地 [11] - 均普智能签订约2825万元人形机器人产品销售框架合同 [11] 市场回顾及展望 - 7月1日两市成交额14660亿元,较前一日缩减208亿元,三大指数小幅高开后窄幅震荡走高收小阳线,涨多跌少,市场呈小幅缩量延续修复态势 [13] - 军工、创新药、化工等概念涨幅较大,创新药、银行等板块资金净流入较多;数字货币等概念跌幅较大,AI、数字货币等板块资金净流出较多 [13] - 两市共63家涨停、3家跌停,涨停板集中在军工、芯片等板块 [13] - 上证指数差一步突破6月26日高点,沿五日线运行表现较强,短期有延续上冲预期;周二量能继续小幅缩减,连续两天缩量反弹说明后续增量空间有限,短期可能维持存量或减量博弈环境 [13] - 周二芯片、军工等热点题材方向板块表现最强,金融/稳定币方向回调,若继续大幅调整会对短线情绪造成较大负反馈;短期热点板块存在反复博弈价值,围绕军工、芯片、电池、稳定币方向轮动低吸布局 [14]
晚报 | 7月1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06-30 22:41
游戏 - 2024年上半年国产网络游戏版号累计达757个,同比增长超20%,进口版号数量达55个,保持月度常态化发放态势 [1] - 恺英网络《斗罗大陆:魂师大作战》、冰川网络《最后小队》、巨人网络《无尽修仙》等重点项目获批,腾讯、网易分别获得进口版号 [1] - 行业供给端显著改善,多款产品同时获批移动+客户端、游戏机版号,反映"跨端融合+精品化"趋势 [1] - AI技术在游戏产业的应用已扩展至AI NPC、AI+UGC、AI陪伴等领域,预计未来将出现更多AI原生游戏 [1] 稳定币 -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稳定币有潜力为跨境支付及资本市场活动带来变革 [2] - 稳定币具备底层价值稳定特性,能与区块链基础设施高效互通,行业有望迎来合规发展期 [2] - 稳定币将承担价值存储、交易工具和支付工具职能,成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金融体系之间的桥梁 [2] 折叠屏 - 荣耀Magic V5将成为全球最轻薄折叠屏手机,搭载全栈式个人知识库、多智能体协同等AI功能 [3] - 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未来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达19.8%,2028年出货量将超1700万台 [3] - 苹果布局折叠屏手机或显著拉动全球销量并引领产业链创新升级 [3] 再生医学 -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哺乳动物再生能力调控关键"分子开关"视黄酸,实现哺乳动物器官完全再生 [4] - 全球老龄化加速催生退行性疾病临床需求,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8% [4] - 干细胞治疗、基因编辑、3D生物打印等核心技术进入临床转化爆发期 [4] 创新药 - 国家医保局将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优化审评审批、医保支付等政策 [5] - 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突破1.2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53% [5] - 2025-2028年或为创新药企成批步入盈利周期阶段 [5] 固废处理 - 全国启动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排查危险废物、工业固废等 [6] - "十四五"规划明确固废处理行业作为环保产业支柱地位,重点支持工业固废资源化 [6] - 技术路线向资源化、智能化方向演进,部分企业享受增值税减免 [6] AI医疗 - 上海瑞金医院开源RuiPath病理模型,覆盖中国每年全癌种发病人数90%的常见癌种 [7] - AI技术在医疗影像、药物研发、诊断服务等多场景应用,驱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7] - 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加速布局AI医疗领域 [7] 光伏玻璃 - 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7月起集体减产30%,预计7月产量降至45GW [8][10] - 全国光伏玻璃行业平均净利降至每吨负362元,创历史新低 [8] - 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使光伏玻璃在组件成本占比超10% [8] 宏观与行业政策 - 境外投资者在华再投资可享税收抵免优惠 [9] - 国家外汇局新发放QDII额度30.8亿美元 [9] - 深交所发布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9]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9年)印发 [9] -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预拨1.4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 [9]
定制生物墨水3D打印出人类胰岛 为治疗Ⅰ型糖尿病带来新希望
快讯· 2025-06-30 06:11
生物打印技术突破 - 美国维克森林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新型生物墨水3D打印出功能性人类胰岛 [1] - 该技术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为治疗Ⅰ型糖尿病带来新希望 [1] - 研究成果在2025年欧洲器官移植学会大会上首次发布 [1] 再生医学领域进展 - 该成果被视为再生医学领域的重要成果 [1] - 3D打印人类胰岛技术为糖尿病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