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考币定价的高等教育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高考成绩和主权货币
虎嗅APP· 2025-06-10 08:16
高等教育分配机制 - 文章提出两种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机制:以"高考币"定价的体系和国家不组织统一考试、以法币定价的体系 [1] - "高考币"体系由国家统一组织标准化考试,考试成绩具备主权货币属性 [6] - 法币定价体系由市场机制主导,高校自主决定录取标准 [17] "高考币"体系特征 - 高考成绩由国家信用背书,教育部统一主导,通过法律法规确保公信力 [8] - 高考实行极致标准化,从命题到阅卷全程统一标准,保证成绩可比性 [9] - 高考成绩具有"强制性",公立高校必须依据高考成绩作为主要录取标准 [10] - 高考成绩不具备价值储藏功能,每年定向发行给考生后清零 [12] - 高考成绩不可交换转让,只能由考生本人使用 [13] 法币定价体系特征 - 美国SAT考试由独立非营利组织管理,不具备法律强制性 [17] - 美国高校收入结构中捐赠基金+学费占比超过50%,中国985高校主要依赖财政支持 [18] - 美国高校"对下负责",注重学生多元诉求;中国高校"对上负责",重科研轻教学 [19] - 美元定价体系使美国高校能吸引全球人才,但本土学生面临全球竞争 [19] "高考币"体系影响 - 基础教育阶段形成"唯分数论",学生将所有精力投入"高考币"挖掘 [24] - 高等教育阶段形成三方博弈:学生、高校和财政,学生录取后话语权归零 [28] - 高校以科研为导向,演变为"论文工厂",人才培养成为附属品 [29] - 研究生供需失衡,学生成为实验室"耗材" [30] - 中国SCI论文数量10年间增长260%,2021年成为世界第一,但质量存疑 [31] 国际竞争 - "高考币"体系对留学生吸引力不足,双一流高校留学生占比普遍低于10% [34] - 部分高校为提高国际排名,过度优待留学生,引发公平争议 [36] - "学伴"项目反映高校将本土学生作为"耗材"服务留学生的现象 [37] - "协和4+4"事件显示高等教育套利行为的存在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