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D - 3D数据复活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天津大学博士团队融资千万级,把“机器人眼睛”降到千元级|36氪首发
36氪· 2025-08-04 15:40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由天润嘉诚领投 成都高投跟投 帕累托森林担任独家融资财务顾问 [1] - 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量产 行业配套方案开发以及市场与生产体系建设 [1] 公司背景与技术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24年4月 专注研究机器人感知规划控制技术 [1] - 生产全向3D立体视觉感知功能标准模组 应用于无人机 无人车 足式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等多种场景 [1] - 可为量产机器人提供定制化方案 [1] - 核心成员来自天津大学博士团队 技术团队兼具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商业化经验 [5] - 创始人孙航师从齐俊桐教授 曾担任创业企业和大型军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首席架构师 参与无人机 机器人环境感知 智能控制 集群算法等技术研发 [5] 行业痛点与技术突破 - 机器人行业从专用走向通用的最大瓶颈在于感知 [3] - 激光雷达成本高(3000元以上) 信息密度低 无法分辨颜色 材质 [3] - 深度相机视野不足90° 后端需百TOPS级算力 整机BOM成本高 [3] - 纯视觉方案受限于算力 功耗与海量标注数据 难以在10%整机成本红线内落地 [3] - 公司推出直径10厘米的标准模组 4颗200°广角摄像头融合出800°全向视野 消除白墙 玻璃等无纹理场景盲区 [4] - 模组内置自研硬件3D空间计算引擎 仅需10-30 T算力 延迟<30 ms 功耗<5 W [4] - 自研2D-3D数据复活技术 可零标注生成3D训练集 节省80%数据成本 [4] - 无监督空间学习框架让机器人在运行中自我进化 形成可持续迭代的通用世界模型 [4] 产品优势与市场应用 - 产品在视野 算力需求 成本三维实现代际差 能低成本适配众多场景 [4] - 营收已实现数百万量级 主要针对无人机 庭院机器人 清洁机器人 安防类机器人等场景 [5] - 高校在机器人项目中产生小批量订单 [5] - 下一步将推动产品量产 扩大在无人机 清洁机器人 高校科研等场景应用 [5] - 计划向更深层次的以端到端为导向的产品升级 [5] 行业趋势与技术路径 - 机器人行业从3D视觉向空间智能升级 需实现环境建模 语义理解 情景理解和任务规划 [3] - 主机厂从注重激光雷达数量转向纯视觉路线 AI技术进步使纯视觉在99%场景中可媲美甚至超越激光雷达 [3] - 自动驾驶视觉技术可下沉至机器人行业 [3] - 公司提出"多目融合+硬件加速"全向3D感知架构 技术路径独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