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骨科器械

搜索文档
【中国新闻网】破解临床骨缺损修复难题 中国团队历时15年研发材料获准上市
中国新闻网· 2025-05-16 10:11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通过国家药监局第三类植入器械注册审批,填补行业空白 [1] - 材料采用低温3D打印技术开发,攻克多项技术难点,实现含镁材料的精准成型和仿生结构 [2] - 镁金属的加入使材料力学强度接近人体松质骨,可稳定应对手术冲击力,避免崩解 [2] - 材料在6至9个月内完全降解并被人体吸收,降解过程中释放的镁离子参与新骨形成 [2] 研发与临床验证 - 研发历时15年,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联合深圳中科精诚医学科技公司推进成果转化 [1][2] - 采用"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模式,集成医学、生物学、材料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 [2] - 完成176例骨缺损患者多中心临床试验,24周植骨融合率达98%以上,无排异反应 [3] - 材料在术中可剪切塑形,适配复杂骨缺损形态,展现出优异生物相容性 [3] 行业意义与市场前景 - 镁被誉为"革命性医用金属",是理想骨科修复材料,但此前全球尚无镁基骨修复材料获批临床 [4] - 该材料克服传统自体骨移植供区损伤、来源有限等问题,以及人工骨材料的多重性能局限 [3] - 未来将拓展临床适应症,提高骨修复精度,攻克复杂骨缺损和疑难骨病治疗难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