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60天账期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从“60天账期”改革透视整零信任重塑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11 21: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内主流自主车企和新势力企业响应新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承诺将供应商付款账期统一压缩至不超过60天,迈出“60天账期”改革第一步,旨在缓解超长账期对供应链资金链的挤压[1][7] - “60天账期”改革有诸多好处,如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优化整车厂预算管理、强化互信驱动创新,但落地实施面临多重考验,需各方协同发力才能实现“软着陆”并持续发挥效用[2][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6月10 - 11日,国内主流自主车企和新势力企业响应6月1日生效的新版条例,承诺将供应商付款账期压缩至不超过60天,以缓解行业平均182天超长账期对供应链资金链的挤压[1][7] 点评 “60天账期”的好处 - 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使其可将更多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质量改进,提升供应链竞争力[2][11] - 优化整车厂预算管理,可有效规划财务预算与运营节奏,减少信用风险与法律纠纷,推动内部管理升级,提升采购至付款全流程效率[2][11] - 强化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互信,促进协同合作与技术共享,使行业摆脱恶性价格竞争,以质量和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助推汽车产业由“大”向“强”迈进[2][11] 尚需面对的挑战 - 多数国内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超127天,“商承 + 银承”支付模式使实际回款周期最长达8个月,“寄售制”库存可能锁死供应商资金[3][11] - 全面推进流程优化和数字化转型需投入大量人力、技术和系统建设成本,部分中小车企可能因内部推动力不足而中途止步[3][11] - 行业信用与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统一评级与惩戒体系,违规成本低,难以倒逼企业自觉履行付款承诺[3][11] - 供应商对相关条款理解不一,验收、结算、开票等环节存在人为延迟空间,实质执行效果堪忧[3][11] - 政府与行业协会监管需与司法执行形成合力,确保逾期利息和处罚迅速落地,否则相关条款可能沦为“空文”[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