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录音转写
icon
搜索文档
从深圳走向全球的爆款智能录音设备Plaud回归内地市场 “爆品”之路能否成功复制
深圳商报· 2025-09-28 09:25
公司市场表现与回归背景 - 公司于9月22日正式宣布回归中国内地市场,同步推出三款定价均超千元的AI录音硬件产品 [1] - 回归初期市场预售表现不佳,其旗舰产品在天猫旗舰店三天仅售出两百余单 [1] - 公司在海外市场成绩显著,2024年7月产品曾登上亚马逊BS榜第一,截至2024年11月年化收入达到1亿美元,今年6月累计产品销量突破100万台 [1] 公司历史与海外成功关键 - 公司成立于2021年,创始人拥有超过10年科技行业及出海领域投资经验 [1] - 2023年在Kickstarter平台实现7899万元众筹金额,打破AI录音机类目纪录,随后在Indiegogo平台众筹金额翻倍 [1] - 成功关键在于精准定位细分需求,为苹果手机用户提供解决系统通话无法自动录音痛点的AI卡片录音笔Plaud Note,产品可吸附手机录音并搭载OpenAI、Claude及谷歌模型实现转写 [2] 国内市场面临的竞争挑战 - 公司硬件设备在国内市场定价偏高,而竞品如钉钉DingTalk A1青春版定价499元、旗舰版799元,出门问问TicNote售价999元,华强北白牌类似产品报价在300元到500元不等 [2] - 国产安卓厂商如华为、小米已将高质量录音、实时转写等功能深度集成于原生应用中 [2] - 苹果在最新的iOS 18中补齐了通话录音功能并带来智能化录音摘要,这将削弱公司产品在iPhone用户中的需求 [2] 行业观察与公司前景 - 公司的海外成功验证了深圳智造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3] - 面对竞品林立的中国本土市场,公司需向国内消费者进一步证明其产品技术精度和生态协同的创新力 [3]
海外爆款低调回归,Plaud再爆一次的胜算有多大?
36氪· 2025-09-24 21:39
公司市场进入与产品定位 - 公司于9月22日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并发布三款新品:Plaud Note Pro售价1299元、Plaud NotePin S售价1249元、Plaud Note售价1149元 [4] - 公司产品定价均高于国内同类竞品,例如钉钉DingTalk A1青春版定价499元、旗舰版799元,出门问问TicNote售价999元 [4] - 截至2024年11月,公司年化收入达到1亿美元,全球销量已突破百万台,过去两年每年均实现十倍级增长 [5] - 公司成功源于发现细分需求:为海外苹果手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硬件+软件”录音转写方案,填补市场空白 [5]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AI录音笔市场支持实时转写的产品占比超35%,语音转写技术转化率从2021年的68%升至2025年的87%,支持35种语言实时翻译成为高端设备标配 [7] -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可概括为四类参与者:传统技术厂商(如科大讯飞、搜狗)、办公协作平台(如钉钉、飞书)、手机厂商(如华为、小米)以及AI技术企业(如Plaud、出门问问) [12][13][15] - 办公协作平台凭借生态优势,其硬件可实现录制内容自动同步至云端、一键生成会议摘要并分配任务 [13] - 竞争焦点并非单纯比拼功能多少,而在于谁能更精准地解决某类用户的核心痛点 [17] 产品功能与本地化挑战 - 新品Plaud Note Pro主要迭代功能包括:推出“通话”与“现场会议”双录音模式,连续录制时长从24小时延长至50小时,收音距离由3米扩展至5米,并新增多模态功能以关联图像、文本 [18] - 硬件上新增1英寸小屏,可实时查看录音状态、电量及同步进度 [19] - 公司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本地化功能适配尚显不足,目前暂无专为内地用户设计的独立应用程序,中国版APP预计国庆后上线 [20] - 公司采取“中国制造-海外销售-转回中国内地”的经典出口转内销路径,借助全球化背书提升品牌溢价 [22] 市场挑战与战略调整 - 公司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包括:硬件换机周期长、用户决策重,以及创新受物理量产制约 [23][24][25] - 公司后续产品Plaud NotePin因追求小巧而牺牲用户体验,存在操作反馈延迟、嘈杂环境降噪能力弱等问题,导致其在亚马逊上的销量表现平淡 [26][28][29] - 为适应内地市场,公司大幅调整了订阅服务定价:标准版免费(每月300分钟转写)、专业版年费299元(每月1200分钟)、卓越版年费899元(无限制转写),其中间档位定价相较于钉钉(专业版年费599元)和出门问问(专业会员年费578元)具备一定竞争力 [34] - 公司创始人出身FA且为连续创业者,对内地市场残酷性有清晰认知,此次回归被视为一次试水,也是公司突破增长天花板的关键节点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