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EV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icon
搜索文档
LI AUTO(2015.HK):NEAR-TERM SALES PRESSURE MAY PERSIST AHEAD OF MEANINGFUL BEV CONTRIBUTION; DOWNSIDE RISK TO EARNINGS OUTLOOK IN 2H25
格隆汇· 2025-08-09 10:48
销售表现与市场需求 - 1H25销售表现不佳,7月以来需求进一步萎缩,周销量降至6000辆以下,反映竞争加剧、车型疲劳以及BEV发布前的观望情绪[1] - 1H25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份额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30万元以上价格段市场份额大幅下滑4.8个百分点,20-30万元价格段因L6贡献略有提升[2] - 近期终端需求持续收缩,周销量从8-9千辆降至6000辆以下(7月28日-8月3日),主要由于L系列EREV车型疲劳、竞争加剧及i8发布前的观望情绪[2] 盈利能力与成本控制 - 2Q25交付量未达预期,但L系列成本削减措施支撑车辆毛利率维持在19%,符合先前指引[1][3] - i8因更大电池组和升级内饰导致BOM成本更高,加上近期价格调整,车辆毛利率可能低于L8,从3Q25开始BEV销售占比提升将稀释整体车辆毛利率[3] - 2025-26年非GAAP净利润预测下调至62亿元/101亿元,主要由于销量预期下调和BEV毛利率压缩[1][4] 销量与收入预测调整 - 2025年销量预测从58万辆下调至49万辆,2026年从76.5万辆下调至68万辆,反映需求疲软和BEV交付节奏延迟[1][4] - 3Q25销量可能环比持平或同比下滑超30%,因i8(8月20日交付)和i6(9月发布)初期交付有限[4] - 4Q25销量恢复程度取决于BEV市场反馈和L系列EREV季节性需求,全年销量目标500万辆面临挑战[4] 产品战略与竞争环境 - 公司过去凭借Li ONE和L9在豪华EREV市场确立领导地位,但当前面临外部竞争加剧和内部战略失误[4][5] - 竞争对手模仿产品策略并推出低价竞品,而公司缺乏应对敏捷性,2025款L系列升级不足以抗衡竞品全新车型[5] - 战略重心需转向:1)扩大BEV市场覆盖(当前首要任务);2)通过产品迭代维持EREV市场地位,避免BEV与EREV需求互噬[6] 估值方法调整 - 估值方法从P/E切换至P/S,因产品转型期盈利波动及行业普遍采用P/S(多数NEV企业持续亏损)[7] - ADR/H股目标价下调至34美元/135港元,基于2倍2025年预期市销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