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NA双螺旋结构
icon
搜索文档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沃森去世,享年97岁
观察者网· 2025-11-08 17:19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当地时间7日报道,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证实,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科学家詹姆 斯·沃森逝世,享年97岁。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一起在1953年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在为自己赢得诺奖的同时也为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获得诺奖后的沃森也长期 因"黑人因基因智力低"等歧视性言论而饱受争议。 晚年的沃森 BBC 在DNA于1869年被发现后,科学家直到1943年才发现是DNA构成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然而,DNA的 具体结构长期以来都是一个谜,这极大地阻碍了科学家进一步理解生物的遗传在分子层面的具体机制。 沃森与克里克受伦敦国王学院研究员罗莎琳德·富兰克林拍摄的DNA的X射线照片启发,于1953年在英 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核酸的分子结构——DNA的一种可能结构》的论文,首次揭示出 人体DNA的双螺旋结构。 2019年,沃森再次发表了类似将种族与智力之间进行联系的言论,这进一步导致冷泉港实验室剥夺了他 荣誉所长、荣誉教授和荣誉理事的头衔。该实验室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沃森博士的言论令人愤慨,毫 无科学依据。" 沃森本人也感到和主流科学界格格不入,并至死都坚持认为人类 ...
DNA之父去世,曾表示“想带一些中国艺术品回去”
第一财经· 2025-11-08 14:55
2025.11. 08 本文字数:1651,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钱童心 据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证实,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DNA双螺旋结构共同发现者、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于当地时间2025年11月6日逝世,享年97 岁。沃森曾多次访问中国,并且喜爱中国的艺术品。 年近90岁仍坚持每天去实验室 1962年,沃森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时年仅34岁。他同时也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倡导 者和实施者。他晚年仍一直坚持在冷泉港实验室(CSHL)工作。该实验室被誉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圣 地与分子生物学的摇篮,研究领域包括分子生物、基因、癌症和脑神经科学,诞生过众多诺贝尔奖得 主,旗下"沃森生物科学学院"就是以沃森命名的。 2016年,第一财经记者曾到访冷泉港实验室,并采访过沃森。那一年,沃森已年近90岁,仍担任冷 泉港实验室主任。沃森精力旺盛,他每天都在办公室工作,阅读大量文献,研究论文报告,休息日也 不例外。他还告诉记者自己每天还坚持打一会儿网球。"我这个年龄的人,如果不运动,可能早已经 死了。"他说道。 在冷泉港实验室的主楼,竖立着一座由 ...
DNA之父曾称最欣赏中国国画
第一财经· 2025-11-08 14:34
#DNA之父年近90仍每天工作# 【#DNA之父曾称最欣赏中国国画#】据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证实,20世纪 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DNA双螺旋结构共同发现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詹姆斯·沃森 (James D. Watson)于当地时间2025年11月6日逝世,享年97岁。沃森曾多次访问中国,并且喜爱中国 的艺术品。 1962年,沃森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时年仅34岁。他同时也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倡导者和 实施者。他晚年仍一直坚持在冷泉港实验室(CSHL)工作。该实验室被誉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与分 子生物学的摇篮,研究领域包括分子生物、基因、癌症和脑神经科学,诞生过众多诺贝尔奖得主,旗 下"沃森生物科学学院"就是以沃森命名的。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沃森后了解到,晚年的沃森开始迷恋艺术品收藏,而且专挑贵的买。沃森告诉记者, 他最欣赏中国的国画。"中国的国画是非常特别的,没有一幅长得像西方油画。但是要买到好的画,最 好的方法就是问清楚最贵的画廊在哪里。"他告诉记者,"我认为上海一定有很多非常名贵的画廊,能买 到全世界最好的艺术品。" 沃森也是第一个拍卖诺贝尔奖章的科学家。2014年底,他的诺贝尔奖章在美国 ...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去世 曾表示“最想带一些中国的艺术品回去”
第一财经· 2025-11-08 14:20
据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证实,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DNA双螺旋结构共同发现者、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于当地时间2025年11月6日逝世,享年97岁。沃森曾 多次访问中国,并且喜爱中国的艺术品。 年近90岁仍坚持每天去实验室 沃森还喜欢旅游,他称自己的梦想是去中国的西部,并穿越印度,但他遗憾这个梦想在他的年龄很难实 现了。 1953年,沃森在剑桥大学工作期间,他与另一位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共同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深刻改变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知。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20世纪最为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也是生物学历史上唯一可与达尔文进化 论相比的最重大的发现,它与"自然选择"理论一起,统一了生物学的大概念,标志着分子遗传学的诞 生。 沃森首次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时,年仅25岁,他在34岁时就被授予诺贝尔奖。在科学方面的造诣之 外,沃森被许多人描述为"才华横溢、直言不讳、性格怪异"。 在加入冷泉港之前,沃森曾在哈佛主要从事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研究。后来因与哈佛起了争执,愤然离 开,后担任冷泉港实验室主任。他的研究领域也随之 ...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去世,曾表示“最想带一些中国的艺术品回去”
第一财经· 2025-11-08 13:52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20世纪最为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也是生物学历史上唯一可与达尔文进化论相比的最重大的发现,它与"自然选择"理论一起, 统一了生物学的大概念,标志着分子遗传学的诞生。 沃森首次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时,年仅25岁,他在34岁时就被授予诺贝尔奖。在科学方面的造诣之外,沃森被许多人描述为"才华横溢、直言不讳、性格怪 异"。 沃森对年轻人的建议是"要做最好的自己"。 据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证实,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DNA双螺旋结构共同发现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于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6日逝世,享年97岁。沃森曾多次访问中国,并且喜爱中国的艺术品。 年近90岁仍坚持每天去实验室 1962年,沃森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时年仅34岁。他同时也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倡导者和实施者。他晚年仍一直坚持在冷泉港实验室 (CSHL)工作。该实验室被誉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与分子生物学的摇篮,研究领域包括分子生物、基因、癌症和脑神经科学,诞生过众多诺贝尔奖得 主,旗下"沃森生物科学学院"就是以沃森命名的。 2016年,第一财经记者曾到访冷泉港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