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alenic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小核酸药物研发进展
2025-08-05 11:2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小核酸药物(siRNA)研发,聚焦心血管疾病、代谢减肥领域[1][2][3] - 公司:诺华制药(PCSK9 siRNA产品)[6],国内潜在关注拥有Galenic投递系统专利的公司[21][22]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siRNA技术优势** - **机制**:通过抑制mRNA翻译(非基因编辑)降低目标蛋白(如PCSK9),兼具清除现有蛋白和抑制新蛋白生成能力[1][4][6] - **对比单抗**:单抗仅清除现有蛋白,siRNA作用更持久(半年至一年注射一次)[1][4][6] - **对比基因编辑**:不改变DNA,安全性更高,无伦理争议[5][6] **2 临床与商业化进展** - **诺华PCSK9 siRNA**:销售快速增长,靶向肝脏,用药频率低(半年/次),依从性高[6] - **适应症**: - 心血管疾病:降脂(LDL、LPA)、降压潜力[1][3][10] - 代谢减肥:靶向脂肪代谢(如ANGPTL4、APOC3),但需更多研究[8][11] - **联合疗法**:与他汀类联用可增强降脂效果,需监测亚洲患者肝损伤风险[14][15] **3 技术难点与突破** - **递送系统**:Galenic系统(肝脏靶向)最成熟,效率高且暂未观测到肝毒性[7][20] - **其他挑战**:非靶向效应(如药物误入心脏)、RNA稳定性(需双链结构包装)[17][19] **4 靶点与疗效数据** - **心血管**: - LDL为首要指标,LPA越低越好(即使LDL正常,高LPA仍增风险)[10] - APOC3(降甘油三酯)可能比ANGPTL4(降胆固醇)更易获心血管获益[8] - **减肥**:需开发脂肪细胞靶向系统,目前单抗更可行[11] --- 其他重要内容 **1 临床指南与定位** - 他汀仍为一线,siRNA需更多大规模试验验证长期安全性[13][16] - PCSK9抑制剂国内定位:他汀不耐受或联用无效后的二线选择[16] **2 研发方向** - 优化递送系统(如心脏、脂肪组织靶向)是未来重点[19][23] - 国内企业需突破Galenic专利壁垒[21][22] **3 医生视角** - siRNA临床效果显著(如斑块减小),为内科治疗提供新工具[24] --- 数据与单位 - 诺华PCSK9 siRNA注射频率:半年至一年一次[6] - 他汀联用剂量示例:瑞舒伐他汀10毫克+单抗[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