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Job Quality
icon
搜索文档
区域就业更新:来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劳动力调查的见解(英)2025
世界银行· 2025-06-09 14: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就业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减贫的主要途径,2009 - 2014年就业创造和收入增长约占该地区减贫的三分之二 [4][5] - 2016 - 2024年该地区创造约2700万个净新增就业岗位,但就业质量存在问题,如非正规就业占比高、劳动收入不平等、生产率增长有限等 [4][30] - 预计2025年该地区就业创造和收入增长将下降,面临人工智能自动化、数字基础设施差距、可持续经济转型等新挑战 [7][100][10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趋势和预测 - 就业是全球减贫的主要机制,2009 - 2014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就业创造和收入增长约占减贫的三分之二,近期劳动力市场表现使贫困率降至疫情前水平 [5] - 2016年以来该地区劳动力市场表现与商业周期一致,疫情后就业增长稳定在约2%,劳动收入自2022年年中以来一直超过GDP增长,但收入复苏慢于就业 [5][6] - 预计2025年该地区GDP增长将从2.2%降至2.1%,就业创造将降至1.6%,劳动收入增长将降至1.5% [7] - 该地区LinkedIn招聘率显示就业复苏不完全,2024 - 2025年低于2017年水平,在高技能、科技前沿领域表现不佳 [11][12] - 2016 - 2024年该地区就业创造率差异大,玻利维亚最高为4.4%,乌拉圭出现净就业岗位流失 [18][19] - 该地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提高,2016 - 2024年15岁及以上至少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年增长率为5.1%,就业增长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中更强 [24][25] - 2016 - 2024年该地区就业结构发生变化,零售和酒店业、教育和健康等服务业新增就业岗位多,初级部门就业岗位减少,大企业、城市中心、女性和高学历人群就业增长明显 [30][32] 2. 劳动力市场结构 - 2016 - 2024年该地区劳动年龄就业率上升1.3个百分点至58.9%,失业率从8.5%降至6.2%,但劳动力参与率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37] - 青年失业率从2016年以来下降超过5.4个百分点,但2024年仍高达14%,近五分之一的年轻人处于未就业、未受教育或未培训状态 [38] - 2016 - 2024年大多数社会经济群体的就业率增强或保持稳定,女性就业率提高2.3个百分点,低教育程度人群就业率下降2.7个百分点 [43][44] - 该地区就业人口与总人口比率的增长与欧洲和中亚相当,高于除南亚和高收入国家以外的其他地区,但部分国家就业率下降 [48] - 该地区劳动非正规性仍是重大挑战,基于生产率的非正规率从2016 - 2024年下降2.3个百分点至42.1%,但基于社会保护的工资雇员非正规率上升0.6个百分点至30.5% [52][54] - 该地区就业质量指标显示新增就业岗位增多,但高质量就业比例未增加,就业不足率高,约一半国家就业质量下降 [55] 3. 劳动收入 - 2016 - 2019年疫情前劳动市场收入增长有限,年增长率为0.3%,不同教育程度人群收入增长不同,高学历人群平均年收入下降,低学历人群收入增加 [61] - 2024年大多数社会经济群体劳动收入至少增长3%,低教育程度人群收入增长仅0.8%,女性收入增长落后男性0.6个百分点,性别收入差距自2016年以来保持不变 [62] - 该地区劳动收入差距持续存在,乌拉圭、哥斯达黎加和智利中位数收入比区域中位数高22 - 31%,巴西和墨西哥中位数收入比区域中位数低16 - 18% [67] - 该地区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地区之一,劳动市场差距是主要驱动因素,阿根廷、巴西和哥伦比亚2024年工资不平等程度远超全球同行 [69] - 2016 - 2024年该地区工资和收入增长超过生产率,但GDP人均就业停滞,多数国家高收入与高生产率相关,但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例外 [73][74] - 教育和性别不是该时期劳动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可衡量因素(如努力、运气、能力等)是主要力量,与次要因素(年龄、职业、部门、城市位置)共同解释了中位数收入变化的大部分 [84] 4. 部门重新分配 - 该地区结构转型缓慢且不均衡,巴西、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就业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同时农业和建筑业就业份额下降,但并非所有国家都有类似转变 [90][91][93] 5. 应对未来:劳动力市场挑战与机遇 - 预计到2025年该地区就业创造和收入增长将下降,难以创造足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来加速减贫进程 [100] - 该地区除面临高非正规性和高劳动收入不平等的结构性挑战外,还面临人工智能自动化、数字基础设施差距、可持续经济转型等新威胁 [101] - 未来政策应从劳动力市场供需两侧考虑,需求侧政策包括缓解战略部门瓶颈、营造友好商业环境,供给侧政策包括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终身学习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