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5 级自动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元戎启行周光:智驾最终拼的是 AI 技术,不只是规模丨具身智能对话#13
晚点LatePost· 2025-04-10 22:52
自动驾驶技术路线 - 行业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实现无人驾驶 包括基于高精地图的RoboTaxi路线和特斯拉的渐进式路线 [2] - 元戎启行提出新解法RoadAGI 借鉴大语言模型发展路径 从弱专家到通才再到强专家模型 [2][3] - RoadAGI旨在打造移动能力通才系统 可应用于汽车/摩托车/配送小车等多种终端 为L5级自动驾驶奠定基础 [3][5] 技术演进与创新 - 智驾技术范式经历多次迭代 从Transformer到BEV再到端到端 特斯拉曾是主要引领者 [3] - 元戎启行率先采用前融合/无高精地图/端到端/VLA等新技术范式 是国内三家量产城市NOA的供应商之一 [3] - 通才模型通过多终端数据训练 可实现能力跃迁 如1000公里接管的通才系统在汽车上可能达到10万公里接管 [6]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市场 虽未完全本地化但基础能力强大 国内智驾水平相当于FSD V12阶段 [12] - 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将智驾门槛降至10万元以下 多数车企选择与供应商合作 二线供应商已遭淘汰 [3] - 当前量产车辆达4万台 预计2024年提升至20万台 数量级差异对数据收集的影响呈对数关系而非线性 [10] 工程与商业化 - 工程能力与技术能力同等重要 元戎启行通过首个量产项目建立体系 接单效率从30人/项目提升至10人/项目 [9] - 供应商需平衡技术迭代与客户服务 元戎启行目标在实现L5基础上发展物理世界通用AI 而非单纯追求规模 [12][13] - 车企与供应商数据共享形成共赢 模型迭代可提升产品效果促进销售 [11] 未来发展方向 - L5级自动驾驶被视为可实现目标 大模型方法出现后五年内落地概率显著提升 [12] - 终局阶段智驾差异化将减弱 核心是提供符合用户偏好的"司机"体验 但当前技术距真正好用仍有差距 [12] - 物理通用人工智能(AGI)成为更长期愿景 超越单一自动驾驶范畴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