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pid management

搜索文档
Novartis Leqvio® show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clinically meaningful early LDL-C goal achievement with less muscle pain
Globenewswire· 2025-08-30 23:00
核心观点 - Leqvio在V-DIFFERENCE III期研究中显著提升高胆固醇患者LDL-C达标率 并显著降低肌肉相关不良事件风险 验证其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和发展潜力 [1][2][3] 临床试验结果 - 治疗90天后 Leqvio联合LLT组85%患者达到LDL-C目标值 显著优于安慰剂联合LLT组的31%(p<0.0001)[2] - 治疗30天即显现显著效果 81%患者达成LDL-C目标[2] - 治疗360天后 Leqvio联合LLT使LDL-C水平平均降低59% 较安慰剂组多降低35%(p<0.0001)[3] - Leqvio联合LLT组肌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降低43%(p<0.0001) 疼痛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亦有改善[3] - 研究结果在不同年龄、性别及心血管风险患者中保持一致[2] 产品特性与市场地位 - Leqvio是全球首个且唯一采用小干扰RNA技术降低LDL-C的疗法[5] - 采用皮下注射方式 初始剂量后第3个月注射第二次 之后每六个月给药一次[5] - 已在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100多个国家获得批准[6] - 通过授权合作协议从Alnylam Pharmaceuticals获得全球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权利[6] 研究项目背景 - V-DIFFERENCE研究是VictORION临床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项目涵盖全球50个国家超过60,000名患者[2][10] - 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 共纳入1,770名患者 按1:1随机分组[7][8] - 主要终点为治疗90天后达到个体化LDL-C目标(<55 mg/dL或<70 mg/dL)的患者比例[9] - 次要终点包括LDL-C水平较基线变化百分比及360天后肌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9] 疾病背景与市场机会 - 心血管疾病全球影响数亿人 致死人数超过癌症、慢性肺病和糖尿病总和[11]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占心血管死亡总数的85% 是欧盟主要死因 在美国疾病负担超过任何其他慢性病[12] - 约80%的过早心血管死亡可通过控制风险因素预防[11]
NewAmsterdam Pharma Company (NAMS)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7-30 23:00
**NewAmsterdam Pharma Company (NAMS) 电话会议纪要总结** **1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NewAmsterdam Pharma (NAMS) - **行业**:生物制药(专注于心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 - **核心产品**:Obicetrapib(CETP抑制剂,用于降低LDL-C、提升HDL-C,并潜在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6][7][23] --- **2 核心观点与论据** **A 阿尔茨海默病(AD)生物标志物数据** - **关键发现**: - **pTau217(AD核心生物标志物)**: - 总体人群:Obicetrapib组pTau217增幅1.99% vs 安慰剂组4.99%(p=0.019)[12] - **APOE4携带者**:增幅1.45% vs 安慰剂组7.19%(p=0.022)[12] - **APOE4纯合子(高风险人群)**:Obicetrapib组降低20.5%(p=0.01),部分患者出现绝对值下降[13][15] - **其他生物标志物改善**: - Aβ42/40比率(淀粉样蛋白负荷)、GFAP(神经炎症)、NfL(神经退行性变)均显示正向趋势[14][15][73] - 复合标志物pTau217/Aβ42/40比率显著改善(p=0.0042)[14] - **年龄相关性**:70岁以上APOE4纯合子患者获益最显著[13][17] - **机制假设**: - Obicetrapib通过调节脑内胆固醇代谢(降低24/27-羟基胆固醇)延缓AD病理进程,尤其针对APOE4携带者[7][8][10] - APOE4基因导致胆固醇清除障碍,增加AD风险(杂合子风险3倍,纯合子10倍)[9][10] **B 差异化优势** - **口服疗法**:与现有抗淀粉样蛋白单抗(需静脉注射)相比,安全性更高且无ARIA(脑水肿)风险[30][42] - **多靶点作用**: - 降低LDL-C(达90%)、提升HDL-C、减少小密度LDL颗粒[23] - 降低Lp(a) 50%(他汀类药物无法实现)[23][24] - 减少新发糖尿病风险(Broadway试验中观察到)[23] **C 临床开发策略** - **目标人群**:APOE4携带者(占普通人群25%,AD患者中占60%)[19][36] - **潜在适应症**: - **一级预防**:针对无症状高风险人群(延缓淀粉样蛋白沉积)[21][24] - **二级预防**:延缓已有病理但无症状患者的疾病进展[21] - **下一步计划**: - 与FDA讨论注册路径,可能基于生物标志物加速审批[63][65] - PREVAIL试验(9,500例患者)2026年数据读出,进一步验证AD预防潜力[58][59] --- **3 其他重要但易忽略的内容** - **专家观点**: - **Philip Shelton**:pTau217作为AD诊断标志物(AUC=0.96),Obicetrapib是首个直接影响该标志物的口服疗法[29][30] - **Kelly Ann Nyotis**:APOE4携带者需个性化治疗,Obicetrapib可同时改善心血管和神经退行性风险[34][37] - **Nate Chin**:复合生物标志物改善(pTau217+GFAP+NfL)提示疾病修饰潜力,优于单一靶点疗法[41][74] - **监管挑战**: - FDA可能要求认知功能终点(当前数据仅基于生物标志物)[63][70] - 预防性试验需长期随访(20-30年),但生物标志物可能作为替代终点[70][71] - **竞争格局**: - 抗淀粉样蛋白疗法(如Donanemab)对APOE4患者效果有限且副作用更高[26][52] - CETP抑制剂的遗传学支持(CETP基因敲除小鼠/人类显示AD保护作用)[27][95] --- **4 关键数据引用** | 指标 | Obicetrapib组 | 安慰剂组 | P值 | 人群 | 来源 | |---------------------|---------------|----------|-----------|--------------------|------------| | pTau217变化(12个月)| +1.99% | +4.99% | p=0.019 | 总体(n=1,515) | [12] | | pTau217变化(12个月)| +1.45% | +7.19% | p=0.022 | APOE4携带者(n=367)| [12] | | pTau217变化(12个月)| -20.5%差异 | - | p=0.01 | APOE4纯合子 | [13][15] | | Lp(a)降低 | ~50% | - | - | Lp(a) 50-150 nmol/L| [23][24] | --- **注**:所有数据均来自电话会议记录原文,未进行外推或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