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olicy stimulus
icon
搜索文档
花旗:中国经济_PMI 稳定预示增长平稳
花旗· 2025-07-04 09: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均好于预期,增长势头仍在轨道上,出口有反弹,内需如房地产销售政策影响或消退,分化式复苏将延续至25H2 [1][5] - 鉴于25H1增长强劲,预计实际增长5.3%,政策有决心实现GDP目标,但目前出台政策紧迫性低,预计25H2仅降息10个基点、降准50个基点,无预算修订,有5000亿元准财政刺激 [1][5] 各部分总结 制造业PMI情况 - 6月制造业PMI微升0.2个百分点至49.7,略超市场预期,但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除就业分项指数外改善广泛,大中型企业明显改善,小企业降至八个月低点 [3] 非制造业PMI情况 - 6月非制造业PMI保持扩张,上升0.2个百分点至50.5,高于市场预期的50.3 [4] 需求情况 - 新订单上升0.4个百分点至50.2,三个月来首次回到扩张区间,新出口订单上升0.2个百分点至47.7,进口上升0.7个百分点至四个月高位47.8 [6] 生产情况 - 生产指数上升0.2个百分点至51.0,生产势头回升 [6] 价格情况 - 受油价冲击,生产者价格和采购价格指数均上升1.5个百分点,分别至46.2和48.4 [6] 就业情况 - 就业指数下降0.2个百分点至47.9,可能受毕业季影响 [6] 服务业和建筑业情况 - 服务业PMI下滑0.1个百分点至50.1,仍处扩张区间;建筑业PMI反弹1.8个百分点至52.8,连续五个月扩张,前置财政刺激显效 [6]
瑞银:中国展望:关税冲击、房地产市场下行与政策刺激
瑞银· 2025-05-26 21: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GDP预计增长4%,关税有缓和趋势但不确定性高 [47] - 房地产活动持续下行但幅度收窄,政策进一步宽松 [47] - 消费复苏乏力 [47] - 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回升,企业资本支出增速放缓 [47] - 2025 - 2026年出口将走弱 [4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经济增长数据 - 2025年实际GDP预计增长4%,消费增长4.6%,固定投资增长4.2%,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为 - 0.3%,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1.8%,出口增长 - 6.0%,进口增长 - 7.0%,CPI平均为 - 0.3%,TSF信贷增长8.6%,10年期CGB收益率为1.50%,USDCNY汇率年末为7.40 [2] - 2024年Q1表现较好,Q2冷却且未达预期,Q3仍疲软,Q4反弹;2025年Q1强劲,4月放缓,关税冲击开始显现 [3] 经济形势分析 - 2024年经济复苏不均衡,房地产深度下滑,消费疲软,资本支出强劲,出口表现良好;2025年预计房地产下滑程度减轻,面临关税冲击,有政策刺激 [4][10] - 贸易战方面,2025年年初以来,20%的芬太尼管制关税、部分“互惠关税”暂停征收,不确定性高;57%的中国商品面临20% + 10%的额外关税上调 [22][25] - 中国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自2017年以来下降,但在全球出口中未下降,出口重要性显著下降,供应链转移持续 [33] 政策情况 - 自2024年9月底以来,中国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房地产政策、金融市场、银行业、结构领域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宽松政策 [18] - 2025年预计财政赤字率为4%,特别国债规模为1.3 + 0.5万亿,新增专项地方政府债券4.4万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置换继续进行 [142] - 货币政策方面,2024年9月底大幅宽松,2025年预计政策利率下调30 - 40bp,存款准备金率下调50 - 100bp [143] 各行业情况 - 房地产行业:2024 - 2025年持续下行但幅度收窄,政策持续宽松,但政策效果有限,去库存进展缓慢 [48][49] - 消费行业:2024 - 2025年复苏乏力,关键因素包括收入、信心、消费行为、财富效应、超额储蓄和财政政策支持等 [83] - 出口行业:2020 - 2022年增长强劲,2023年下降,2024年因美国经济增长和全球科技周期而强劲增长,2025年因关税上升而放缓 [97] - 基础设施行业: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回升至10 - 12%,新能源、水利、城市群交通和新基础设施等领域有更多增长空间 [108] - 企业资本支出:预计回归到6 - 7%,政策支持设备升级、创新和绿色经济等领域 [120] 全球经济展望 - 美国2025年GDP预计增长1.6%,CPI通胀率为3.0%;欧元区GDP预计增长0.7%,CPI通胀率为2.1%;日本GDP预计增长0.5%,CPI通胀率为3.1%;中国GDP预计增长4.0%,CPI通胀率为 - 0.3% [206] - 全球投资者在中国股票的持仓情况显示,不同地区和市场的基金对中国股票的持仓权重和与基准的差异有所不同 [188]
摩根士丹利:Investor Presentation-中国表象之下的增长困境
摩根· 2025-05-12 16: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美关税过高阻碍双边贸易,贸易谈判或使关税回调但终端税率仍处高位 [3][5] - 经济面临增长与通缩压力,二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或下滑约1个百分点至4.5%左右,通缩压力将持续更久 [9] - 四月出口因贸易改道暂时平稳,但对美出口五月或进一步下滑 [13] - 房地产交易疲软,二手房销售失去一季度势头,交易价格加速下跌 [18] - 消费意愿低迷,四月人均消费支出同比放缓,劳动节假期人均消费减少 [23] - 关税影响下通缩压力加剧,PPI通缩加深,核心CPI后续动力或减弱 [28][30] - 政策具有滞后性且目前以供给为中心,后续或根据社会动态演变调整 [33][37] - “5R”再通胀策略进展缓慢且不均衡 [40] 各部分总结 关税情况 - 中美关税过高阻碍正常双边贸易,贸易谈判或使关税回调但终端税率仍处高位,整体关税将维持在60%,贸易加权关税在有豁免情况下降至34% [3][5][6] 经济增长与通缩压力 - 二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或下滑约1个百分点至4.5%左右,若中美关税维持当前水平,2025年GDP增长预测有0.5个百分点的下行风险,通缩压力将持续至2026年四季度 [9][11][10] 出口情况 - 四月出口因贸易改道暂时平稳,但对美出口五月或进一步下滑,四月贸易有两个暂时缓解因素,即四月九日之前中国对美出口提前以及美国暂停对其他地区互惠关税期间供应链贸易加速 [13][17] 房地产市场 - 二手房销售失去一季度势头,交易价格加速下跌 [18] 消费情况 - 四月人均消费支出同比放缓,劳动节假期人均消费减少,汽车和在线家电销售情况不佳 [23][25] 通缩压力 - 关税影响下通缩压力加剧,PPI通缩加深,核心CPI四月表现尚可但后续动力或因关税影响而减弱 [28][30] 政策情况 - 政策具有滞后性,二季度政策前置,下半年或出台1 - 1.5万亿元补充财政方案,政策目前以供给为中心,后续或根据社会动态演变调整 [33][34][37] “5R”再通胀策略 - “5R”再通胀策略进展缓慢且不均衡,包括再通胀、再平衡、重组、改革和重新激活五个方面,各方面有不同的政策措施和预期进展 [40]
摩根士丹利:投资者报告-政治局因关税冲击调整政策
摩根· 2025-04-29 10: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度刺激政策,包括加快政府债券发行、适时降准降息等,但房地产刺激仍谨慎[3] - 2季度起经济增长将放缓,实际GDP同比增速低于4.5%,通缩压力持续存在[4][7] - 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造成冲击,对美集装箱吞吐量下降,家庭消费和房地产市场情绪转弱[8][12][16] - 中美可能在未来1 - 2个月内启动贸易谈判,有望缓解关税升级态势[21] - 中国对美出口难以被轻易替代,美国加征关税也会对自身造成冲击[26][29] - 亚洲经济体难以与中国脱钩,限制对华投资对东盟经济体更具挑战性[35][38] - 政策刺激方面,将加快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实施适度货币宽松,推出生育补贴等,若经济和社会形势恶化可能提前出台更多刺激措施[40][41] - 财政宽松已提前发力,2025年政府债券额度使用进度高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平,大部分地方债务置换再融资债券已发行[44][46] - “5R”再通胀战略进展缓慢且不均衡,各方面政策措施有预期目标和最佳情景[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治局会议政策 - 政策立场上,高层承诺“统筹国内政策并应对挑战”,首次敦促加快现有政策实施,加快政府债券发行,适时降准降息[3] - 具体措施包括给予出口企业失业保险返还,设立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增加消费贸易项目资金支持并扩大范围,同时要求做好最坏情况准备并制定应急预案[3] - 房地产市场刺激仍谨慎,消化库存困难;商业环境有市场开放和监管放松的初步迹象[3] 经济增长与通缩 - 2季度起经济增长放缓,2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低于4.5%[4] - 通缩压力持续,2023年2季度至2026年4季度预计有15个季度面临通缩[6][7] 出口情况 - 美国加征关税使中国对美集装箱吞吐量下降,4月第一周中国对美海运集装箱预订量环比下降64%[8][11] - 中国对美出口运费大幅下降,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各航线自4月4日以来下跌[10][11] 消费与房地产市场 - 美加征关税使家庭对就业和薪资担忧增加,消费情绪转弱,汽车和在线家电销售增长放缓[12][15] - 房地产市场情绪降温,更多家庭预期房价下跌,有卖房计划的家庭增多,二手房销售季节性放缓[16][18] 关税谈判与调整 - 中美可能在未来1 - 2个月内启动贸易谈判,有望缓解关税升级态势,中国可能暂停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125%报复性关税[21][23] - 美国对中国出口加权平均关税有望降低,贸易加权关税上调幅度将降至34%[22] 出口替代与影响 - 约40%的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关税弹性较低,难以被轻易替代,中国进出口复杂度具有独特优势[27][28] - 美国加征关税也会对自身造成冲击,2018年加征关税后美国家电消费需求持续疲软[29][31] 亚洲经济与中国关系 - 亚洲经济体难以与中国脱钩,限制对华投资对东盟经济体更具挑战性,因区域内贸易和制造业联系紧密[35][38] 政策刺激预期 - 2季度政策前置,包括给予出口企业失业保险返还,央行再贷款支持服务消费和科技投资,可能更果断地政府购买住房库存[40] - 下半年可能推出1 - 1.5万亿元补充财政方案,扩大以旧换新补贴额度,进一步支持服务消费,加强基础设施和科技投资支持[40] - 若经济和社会形势恶化,可能提前出台更多刺激措施[41] 财政宽松情况 - 财政宽松已提前发力,2025年政府债券额度已使用36%,高于过去五年平均的20%[44] - 2万亿元地方债务置换再融资债券中,75%已发行[46] “5R”再通胀战略 - 再通胀方面,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扩大1.4个百分点,年底前可能再降政策利率25个基点和降准25 - 50个基点;最佳情景是未来两年实施10万亿元以消费为重点的财政方案,采取更有意义的货币宽松措施降低实际利率[49] - 再平衡方面,扩大消费补贴计划(300亿元),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公务员加薪,控制部分行业新增产能;最佳情景是大幅增加社会福利支出释放居民储蓄用于消费,启动“结构改革2.0”消除低效产能[49] - 重组方面,实施5年1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100万套城市更新现金安置,扩大政府债券用于住房库存回购,住房回购计划500亿元,全国降低首付比例至最低水平,取消房贷利率下限;最佳情景是中央政府或准财政提供3 - 4万亿元资金帮助消化住房库存,出台全国性住房需求宽松措施,制定全面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解决方案[49] - 改革方面,可能进行适度的股市和财政改革,习近平主席与民营企业举行座谈会,遏制对民营企业的严厉行动;最佳情景是进行国企改革提高公共部门生产率,进行财政改革缓解地方政府资金压力,明确结束自2021年以来的监管调整[49] - 重新激活方面,设立新的互换和再贷款工具支持股市,启动以“九点指导方针”促进投资回报的股市改革;最佳情景是加大力度活跃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服务部门[49]
摩根士丹利:中国经济-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增长将显著放缓
摩根· 2025-04-17 23: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一季度因政策前置实现强劲增长,但二至三季度受美国关税影响增速将显著放缓,虽有政策宽松但只能部分抵消关税冲击,已下调2025财年GDP增长预测至4.2% [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季度经济增长情况 -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高于市场共识的5.2%,主要驱动因素为政府债券前置发行带动的强劲基础设施资本支出,以及以旧换新计划推动的消费品强劲销售,3月制造业资本支出也有所上升 [2][5][9] - 一季度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零售销售等数据表现良好,但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数据仍不理想 [6] 二至三季度经济增长预测 - 受美国关税影响,实际GDP增长在二季度可能降至4.5%以下,三季度降至4%以下,预计中国对美出口在二至三季度将下降50 - 70%,这将加剧国内产能过剩和通缩,对国内需求造成二次打击 [3] 政策应对措施 - 二季度北京可能加快落实已宣布的2万亿人民币全国人大刺激计划,包括加快地方建设债券的发行和部署、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推出国家生育补贴等 [4] - 2025年下半年可能推出1 - 1.5万亿人民币的补充财政方案,总理强调需促进消费并表示有更多措施加速住房库存消化 [4] GDP增长预测调整 - 由于政策应对仍属被动,无法完全抵消关税冲击,已将2025财年GDP增长预测下调30个基点至4.2%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