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Cell Lung Cancer

搜索文档
Daiichi Sankyo (OTCPK:DSKY.F)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9-18 08:02
公司及行业 * 公司为第一三共 (Daiichi Sankyo) (OTCPK:DSKY F) [1] * 行业为肿瘤学及生物制药 专注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和免疫疗法在肺癌等实体瘤领域的开发 [2][3][11]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小细胞肺癌(SCLC)存在巨大未满足医疗需求**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占所有SCLC患者的约70% [1] * 患者五年生存期非常短 脑转移相当常见 且伴有脑转移的患者生存期更差 [1][2] **2 第一三共的核心在研药物IEDxB (B7-H3靶向ADC)在SCLC中显示出显著疗效** * IEDxB是一种靶向B7-H3抗原的ADC 使用与Enhertu相同的连接子和载荷 [3] * 在复发/难治性ES-SCLC的II期研究中 IEDxB(12mg/kg)显示出高缓解率:总人群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8 2% 二线治疗患者亚组的ORR更高 达56% [5][8][9] * 缓解持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5 3个月 二线患者亚组mDoR为7个月 [8][9] * 生存获益:总人群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 9个月 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0 3个月 二线患者亚组mPFS为5 6个月 mOS为12个月 [8] * 对脑转移有效:颅内缓解率为46% [9] * 不受铂类耐药性影响:无论化疗无间隔期定义的铂类耐药状态如何 均观察到有意义的临床获益 [8] **3 IEDxB的安全性特征可管理 但与同类药物不同** * 治疗中位持续时间为8个周期 患者中位接受了7个周期治疗 [9] * 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导致停药的患者比例低于10% [9] * 间质性肺病(ILD)发生率为12 7% 多数为低级别 有2例患者因ILD死亡 [9] * 与T细胞衔接器(如tarlatamab)相比 IEDxB不引起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 毒性谱不同 [22][23] **4 IEDxB项目进展迅速 拥有多重竞争优势** * 已获得美国FDA针对SCLC适应症的突破性疗法认定(BTD) [10][20] * 针对SCLC的III期注册研究正在进行中 预计明年完成 [10] * 在食管癌和前列腺癌等其他适应症中也已启动随机研究 开发时间线领先于其他B7-H3靶向药物 [4][5][27] * 与合作伙伴默克(Merck)共同开发另一款SCLC药物tarlatamab (DLL3靶向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 并已启动两者联合用药的I期研究 内部协同效应强 [13][28][29] **5 公司拥有丰富的肺癌产品管线组合** * Enhertu (HER2 ADC)在中国二线HER2突变肺癌患者中显示出高疗效:ORR为56% mDoR近一年 mPFS为9个月 mOS为21个月 [15][16] * 正在推进多项联合疗法研究 旨在将DXd ADC药物用于肺癌一线治疗 例如Enhertu联合pembrolizumab用于一线PD-L1<50%的SCLC (DESTINY-Lung06研究) [13] 其他重要内容 **1 关于患者选择策略** * 目前数据显示IEDxB在SCLC中活性广泛 在未经过生物标志物筛选的患者群体中同样有效 现阶段无需复杂的患者选择策略(如生物标志物) [33] **2 关于联合疗法的生物学原理** * IEDxB(裂解肿瘤细胞 释放抗原)与MK-6070/T细胞衔接器(增强T细胞反应)的联合 从生物学角度看存在潜在协同效应 有望实现1+1>2的效果 [34] **3 关于对既往治疗患者的活性** * IEDxB在对既往接受过拓扑替康(TOP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仍显示出活性 推测原因可能是ADC能将药物精准递送至癌细胞 实现更高浓度的暴露 [48][49] * 预计最终药物标签不会排除这部分患者 [50] **4 关于突破性疗法认定(BTD)的价值** * BTD可能缩短FDA的审评时间 并可能获得优先审评资格 [54][55] **5 关于剂量探索** * 在联合治疗方案的剂量探索中 IEDxB的测试剂量范围为8mg/kg至12mg/kg 不会使用此前在单药I期研究中已中止的16mg/kg剂量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