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ply Chain Relocation

搜索文档
HAITIAN INTERNATIONAL(01882.HK):SUPPLY CHAIN RELOCATION DRIVES OVERSEAS PIMM DEMAND
格隆汇· 2025-08-22 10:40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评级上调至买入 目标价提升至26港元 基于估值吸引力和强劲未来盈利增长预期[1]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分别上调至179.49亿元(+1.2%)/177.11亿元(+0.1%)/203.09亿元(+1.0%)[1] - 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为2.127元(+2.6%)/2.032元(+1.4%)/2.301元(+1.7%) 目标价对应11.2倍/11.7倍/10.4倍市盈率[1]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0.18亿元 环比增长11.2%[2] - 火星系列/扎菲尔电动系列/木星系列营收分别为51.71亿元/10.18亿元/14.58亿元 环比增长10.5%/11.9%/13.0%[2] - 三大系列产品平均售价分别为22.2万元(-1.7%)/52.5万元(+2.8%)/173.4万元(+4.4%) 销量环比增长12.4%/8.8%/8.2%[3] - 原材料成本下降推动毛利率升至32.8% 环比提升0.2个百分点[3] 区域销售表现 - 海外销售额达38.18亿元 同比增长34.7% 环比增长20%[4] - 东南亚地区营收17.83亿元 同比增长90.0% 环比增长27.2% 占海外收入比重达46.7%[5] - 国内销售额52.01亿元 同比增长0.3% 环比增长5.5% 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下游产业发展[5] 行业动态与客户结构 - 全球产业链重组推动海外销售增长 特别是供应链从中国向东南亚转移[1][4] - 公司为小米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提供产品[5]
摩根士丹利:聚焦-中国 6 月出口额下降
摩根· 2025-06-17 14: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美国工业行业的评级为有吸引力(Attractive)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尽管有90天关税暂停期,但中国出口已开始下降,美国国内库存充足,需求疲软,预计美国进口短期内难以重新加速 [1][3][7] - 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上升,可能反映了供应链成本变化导致的生产转移,这种高生产速率在保护主义政策下应具有持久性,激励对美国制造业生产率的投资,也预示着更强的维护、维修和运营(MRO)需求 [7] - 2025年下半年短周期生产速率存在风险,部分公司在上半年提前采购后,下半年渠道消化存在压力,消费者受关税影响风险较大,而工业领域受益于美国本土回流趋势 [7][8] - 看好美国工业资本支出的长期上升周期,建议投资美国资本支出相关领域,这些领域受益于特朗普政策且有大量积压订单可抵御短期波动 [8] 各部分总结 中国出口情况 - 虽预计在90天关税暂停期内会有大量进口,但实际中国出口已开始下降,摩根士丹利的港口跟踪数据显示,中国出口从4月低谷反弹,但复苏温和,同比仍大幅下降,表明美国国内库存充足 [1][3][10] 美国进口情况 - 美国进口量同样下降,包括洛杉矶和长滩的进口量,短期内美国进口重新加速的可能性不大 [7][12] 行业风险与机会 - 2025年下半年短周期生产速率存在风险,MMM、SWK、LII、CARR和EMR等公司在上半年提前采购后,下半年渠道消化压力较大 [8] - 消费者受关税影响需求面临逆风,而工业领域受益于美国本土回流趋势,建议投资美国资本支出相关领域,如ETN、TT、JCI和ROK等 [8] 公司评级情况 | 公司(代码) | 评级(截至日期) | 价格(2025年6月13日) | | --- | --- | --- | | 3M Co. (MMM.N) | U (2024年9月6日) | $142.32 | | Acuity Brands Inc. (AYI.N) | O (2025年1月14日) | $265.58 | | Allegion Public Limited Company (ALLE.N) | E (2025年1月6日) | $135.30 | | Ametek Inc. (AME.N) | E (2025年4月14日) | $176.96 | | Carrier Global Corp. (CARR.N) | E (2024年9月6日) | $71.24 | | Dover Corp (DOV.N) | E (2025年4月14日) | $176.54 | | Eaton Corporation PLC (ETN.N) | O (2024年9月6日) | $323.66 | | Emerson Electric Co (EMR.N) | U (2024年9月6日) | $125.54 | | Fastenal Co. (FAST.O) | E (2024年9月6日) | $42.17 | | Fortive Corp (FTV.N) | O (2024年9月6日) | $69.43 | | Gates Industrial Corporation PLC (GTES.N) | E (2024年9月6日) | $21.69 |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HON.O) | E (2024年9月6日) | $224.29 | | Hubbell Inc. (HUBB.N) | E (2024年9月6日) | $382.03 | | Ingersoll Rand INC (IR.N) | E (2024年9月6日) | $80.50 | | Johnson Controls International Plc (JCI.N) | O (2024年9月6日) | $101.97 | | Lennox International Inc (LII.N) | U (2025年1月6日) | $538.09 | | Otis Worldwide Corp (OTIS.N) | E (2024年9月6日) | $95.82 | | Parker-Hannifin Corp (PH.N) | E (2025年6月5日) | $654.09 | | Rockwell Automation (ROK.N) | O (2024年9月6日) | $317.85 | | Stanley Black & Decker Inc (SWK.N) | E (2024年9月6日) | $65.26 | | Trane Technologies PLC (TT.N) | O (2024年9月6日) | $421.39 | | Vertiv Holdings Co. (VRT.N) | O (2025年1月6日) | $110.97 | | W.W. Grainger Inc. (GWW.N) | E (2024年9月6日) | $1,064.23 | | Watsco Inc (WSO.N) | E (2025年4月14日) | $431.99 | [70][71]
Tech analyst responds to Trump wanting Apple to make iPhones in U.S.: 'I don't think that's a thing'
CNBC· 2025-04-09 03:19
文章核心观点 特朗普认为苹果可在美国生产iPhone以避新关税,分析师劳拉·马丁不认同,称此举会使苹果成本飙升且供应链转移需数年,特朗普关税将使苹果成本提高约50% [1][2][5] 各方观点 特朗普及白宫 - 特朗普想将制造业岗位带回美国,认为美国有劳动力和资源在国内生产iPhone [3] - 白宫新闻秘书称苹果已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若认为美国无法做到可能不会投入巨资 [4] 分析师 - 马丁认为苹果在美国生产iPhone成本会飙升,供应链转移需数年,多数供应链专家称在美国完全生产iPhone不可能 [2] - 韦德布什分析师丹·艾夫斯称在美国生产的iPhone将售价3500美元 [2] 行业现状 - 投资者抛售苹果股票,因其制造业务受中国影响,中国在特朗普报复性关税后累计关税税率达104%,苹果制造的其他国家如印度和越南也面临征税 [4] - 特朗普的关税将使苹果成本提高约50% [5]
“关税劫”下,越南能撑起“小单快反”的出海梦吗?
美股研究社· 2025-03-05 18:58
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取消800美元以下进口商品免税门槛并对中国、墨西哥、加拿大加征关税,导致服装、玩具等行业成本压力骤增[1] - 3月4日起对亚洲大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叠加原有10%关税后累计达20%,部分品类如化纤毛衣综合税率升至42%[1] - 快时尚平台原有0关税直邮模式被打破,42%的高税率直接冲击其性价比核心竞争力[1] 服装行业现状 - 国内服装行业通过跨境电商消化产能的模式曾带来显著收益,部分工厂年利润从百万跃升至千万级别[3] - 2022年下半年起行业竞争加剧,爆款单量从50万单/款锐减至30万单以下,平台营收增长20%但利润下滑40%[3] - 平台将退单率上升归咎于工厂设计问题并实施罚款,导致厂商关系恶化[3] 供应链模式挑战 - "小单快反"模式依赖跨境自由交易和高速周转,关税使服装终端成本激增,工厂议价能力弱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4] - 平台为规避关税尝试将供应链迁至越南,但厂商认为政策风险大且越南产业基础不完善[6] - 国内清远等地推出产业升级政策,提供10%以上租金水电优惠及补贴,吸引企业本地化发展[6] 产业升级机遇 - 国内纺织服装供应链经过多年培育,产业链升级政策(如广清纺织服装业转移园)提供更稳定发展环境[6] - 低端产业自然转移后,成熟厂商可通过把握国内供应链优势保持核心竞争力,盲目外迁可能丧失长期竞争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