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ply-Side Reform 2.0

搜索文档
中国多资产_供给侧改革 2.0 推进- 中国应对价格战之役China Multi-Asset_ Supply-Side Reform 2.0 Unfolding—China‘s War on Price Wars
2025-07-21 22:2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制造业、太阳能、钢铁、水泥、煤炭、铝、电池、锂、化工、汽车、食品、纺织、制药等行业 - **公司**:宝钢(Baosteel)、通威(Tongwei)、海螺水泥(Conch Cement)、鞍钢(Angang)、中建材(CNBM)、宁德时代(CATL)、中国宏桥(Hongqiao)、中国铝业(Chalco)、GCL科技、大全新能源、特变电工、新特能源、OCI、瓦克化学、晶科能源、加拿大太阳能、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麦克斯韦中环、福莱特玻璃、信义光能、南玻A、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杭州第一应用材料、深圳燃气、海优新材、赛伍技术、信义能源、三峡能源、正泰电器、中国神华、中煤能源、马钢、中国建筑、江西铜业、紫金矿业、洛阳钼业、招金矿业、中国巨石、正海磁材、方大炭素、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国轩高科、杉杉股份、亿纬锂能、三星SDI、松下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宏观经济与供给侧改革2.0 - **改革背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有韧性但房地产市场疲软,产能扩张与需求疲软致价格承压,PPI持续为负,中美贸易摩擦使问题更复杂,企业盈利能力和产品质量受影响,贸易争端增多 [1] - **改革必要性**:当前PPI通缩已持续33个月,25个工业行业PPI为负,工业企业连续三年利润下滑,亏损企业数量创新高,制造业利润率降至4.6%,2024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达198起,化工和钢铁行业贸易摩擦多 [38] - **改革目标**:解决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的“内卷”问题,推动价格和盈利能力回升,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质量升级 - **改革措施预期**:实施产能削减/控制、加强监管、取消产业政策支持等措施,不同行业措施不同,如钢铁、煤炭、水泥等国企主导行业可能采取行政性产能控制,太阳能等行业可通过行业协会协调自愿减产 [63] - **改革影响**:预计改革将推动价格和盈利能力回升,但影响可能小于2015 - 2018年的供给侧改革1.0,对劳动力市场影响较小,预计2025年下半年有500亿人民币准财政刺激 [2] 各行业情况及投资建议 - **太阳能行业** - **现状**:因政策变化,预计2025年下半年中国太阳能装机量环比下降超50%至100GW左右,低效企业可能停产,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产品价格下降,企业财务压力大 [75] - **政策关注**:政府强调规范低价竞争、提升产品质量和有序淘汰落后产能,行业自律措施效果不佳,需更多监管行动 [82] - **投资建议**:预计行业整合将在下半年发生,推荐成本领先的通威 [94] - **钢铁行业** - **现状**:预计2025年产量同比削减5%,部分钢厂已收到减产通知,行业产能利用率下降,企业盈利能力受影响 [118] - **投资建议**:看好宝钢,在牛市情景下看好鞍钢等弹性较大的公司 [5] - **水泥行业** - **现状**:合规产能重新评估,产能置换进展缓慢,行业协会要求企业上报过剩产能,2026年起对产能置换有更严格要求 [126] - **投资建议**:看好海螺水泥等成本领先企业 [5] - **其他行业** - **煤炭行业**:虽价格2025年因供应增加而疲软,但企业利润率仍较高,且稳定供应对能源安全重要,预计不是供给侧改革2.0的重点 [12] - **铝行业**:受益于2017年产能控制改革,预计未来企业将增加分红,看好中国铝业等 [12] - **电池和锂行业**:在牛市情景下可能成为改革目标,电池行业竞争和贸易摩擦激烈,锂行业面临采矿许可证检查等监管 [1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供给侧改革阶段和市场反应**:中国供给侧改革通常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价格和利润率下降,政策预期使相关板块股价先上涨;第二阶段政策细节明确但部分投资者质疑效果,股价表现取决于政策执行情况;第三阶段产能控制有效,需求上升,股价持续表现良好 [11] - **行业产能定义和识别**:2015年供给侧改革1.0时,低效/落后产能较易识别,如地条钢、小立窑水泥生产线和存在安全事故的煤矿等;当前新兴行业产能情况复杂,识别低效/落后产能更困难 [107] - **政府资金支持**:供给侧改革1.0时政府安排1000亿人民币专项资金支持煤炭和钢铁企业,此次太阳能行业整合初步计划由大企业自筹资金,政府直接资金支持可能性有限 [110]